新疆的猫

查看: 3930|回复: 3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论玉雕的工料关系(第二季)---文化差异.异域玉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4-28 08:2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随着中国玉雕行业的兴起,不少国外的玉雕师也加入了进来,不少国外的玉雕作品也逐渐的进入了我们的眼帘,我们都认为国外的玉雕也就不到百年的事情,但在我们的认识也有一定的片面性, 我们先其实我们的祖先早已经将异域的作品引入了中国,或者说那些友邦进贡给了我们并传承给了我们炎黄子孙,那就是痕都斯坦玉,为此我们就以 痕都斯坦玉为开篇来说吧
异域之美:

白玉痕都斯坦碗
2004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一件痕都斯坦御题诗白玉洗,成交价达到了924.64万元。)



  痕都斯坦玉,从历史的尘封里走来。
  在中国玉器的发展过程中,清代应是中国玉器制作的又一个高峰。由于乾隆皇帝爱玉成癖,不遗余力地大力提倡和千方百计地收藏旧藏、创作新品种,清代,尤其是乾隆年间,玉器制作达到了中国玉雕史上的顶峰。  除了制作中国传统玉器外,乾隆年间还引进和仿制了外域的玉质艺术品,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痕都斯坦玉器。

痕都斯坦玉嵌宝石花卉纹碗





  何为痕都斯坦玉
  说起痕都斯坦玉器,一般人都比较陌生,虽然它流入中国已有几百年历史。据记载,清朝乾隆年间,大内和私人收藏中,就存有为数众多的痕都斯坦玉。令人奇怪和不解的是,我们找不到准确的痕都斯坦的地理位置。
  据专家考证,“痕都斯坦玉器”这个专属名词,是由乾隆亲自考定的,他亲自撰文《天竺五印度考讹》,将今日的北印度与巴基斯坦一带进贡的玉器,定名为“痕都斯坦”。由于乾隆皇帝的激赏,痕都斯坦式的异域风情及高超工艺,对中国玉器产生了重大影响。
  痕都斯坦玉器为何独受乾隆皇帝推崇?一方面这和痕都斯坦玉器在清朝的宫廷中非常名贵有关,另一方面据说这与乾隆宠妃香妃有关。
  乾隆三十年前后,对西北疆界用兵取得了辉煌成果,由和田、叶尔羌等地所进贡的玉器,便源源不断地进入皇宫。据记载,当时十分宠幸香妃的乾隆,为了讨得爱妃的欢心,使她安心皇宫,不恋故土,不惜花费大量财力,在皇宫中复原西域贵族生活情境,痕都斯坦玉器自然成为居室陈设的首要器物。
  进入皇宫的痕都斯坦玉器凭借独特的艺术风格,浓厚的异域风情,很快赢得了乾隆的喜好,爱玉成癖的他对这种与中国传统风格迥异的舶来品爱不释手,倍加赞赏。
  在乾隆一生800多首赏玉诗文中,关于痕都斯坦玉器的多达65首,可见他对痕玉情有独钟,诗中赞道:“西昆率产玉,良将出痕都”,“薄过刻片楮,轻喻举毛鸿”,所谓“玉既莹净,器薄如纸,良材巧琢,非中土玉工所能仿佛也。”
  据史料记载,从乾隆三十三年到嘉庆二十二年(1768—1817),近五十年间,各地向朝廷进贡了800件左右的痕都斯坦玉器。由于乾隆对痕都斯坦玉的喜爱,仅仅依靠地方进贡已经不能满足皇帝对痕都斯坦玉的需要。为此,每年春秋两季,清宫从新疆运送4000余公斤上等和田玉料,并在内务府和苏州设立了专门仿制痕都斯坦玉的作坊(称“西番作”),“西番作”玉器继承了痕都斯坦玉器造型别致、花纹流畅、胎体透薄的优点,并结合中国工艺的传统方法,创造出了带有伊斯兰风格的玉器。不过,因为痕都斯坦风格的玉器制作耗费玉料,使用时容易毁损,在乾隆晚期便停止了制作。
此件白玉八菱如意洗,是清宫廷所制的痕都斯坦风格玉器的代表作品。


  巧夺天工之物
  “今琢玉之巧,以痕都斯坦为第一”,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曾这么说过。
  一般人认为痕都斯坦玉“器轻体薄,小巧玲珑,质地透明,纹饰隐起”,与中国传统玉器有着非常大的区别。这是感性而真实的体会。但故宫博物院专家周南泉认为,实际上当时人们对痕都斯坦玉的制成,有许多高深莫测之谜。
  “即使看过痕玉最多、对痕玉制作流程中有关消息来源最丰富的乾隆皇帝,也一直琢磨不定,在许多诗词中常常流露出他的不解之意。其中最突出的,是关于痕玉的琢磨方法。乾隆不止一次地述及,痕玉是‘纯用水磨而成’。” 周南泉说。
  痕都斯坦玉与中国琢玉史上常说的“如琢如磨”或“玉不琢不成器”的技法决然不同。痕都斯坦玉器的表面不像中国玉器那样光洁平滑,或仅用阴线浮雕作装饰,而是善用纤细的金丝或银丝将花纹的轮廓勾出,表现器物的华丽。另外,痕都斯坦玉器上多镶嵌各种玻璃、宝石、金银片或玉片,这与中原传统人文的雅致意韵全然不同。
  从造型上看,痕都斯坦玉器主要以橄榄式碗和杯子为主要造型。而在中国制玉传统中,这种造型是很少见的。再从它的纹饰上来讲,痕都斯坦玉器多采用植物纹,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受当地的气候和自然条件,以及风俗习惯的影响,体现在器物上的纹饰多为西番莲图案和绍良花图案。这些也是当地特有的植物品种。
  痕都斯坦玉匠喜用纯色玉材雕琢,一器一色,尤多选用白玉或青白玉,透明晶莹,这与中国传统玉器的留玉皮或杂色玉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由于乾隆皇帝的喜爱,痕都斯坦的异域风格的确影响了中原玉器的制造工艺,当年乾隆平定回疆之后所收到的痕都斯坦玉,已经不完全是纯伊斯兰世界的玉器。当时主治回部的封疆大吏,知道皇帝喜好,就直接命当地工匠仿制,甚至大老远从扬州苏州等地调遣巧匠前来支持制作,痕都斯坦式的风格形制,便逐渐在中原流传至今。
  因此,所谓伊斯兰玉器的风格元素,其实亦包含了中国的元素。英国伊斯兰玉器研究权威斯喀尔顿先生即以某博物馆馆藏——沙加罕羊头瓜瓣玉杯来做分析,他认为,莨苕图案源自欧洲建筑,羊头源自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葫瓜造型取自中国,莲花座则属印度本土。它是一件成功融合多元元素的艺术品,用硬又韧的冰冷玉料,捕捉大自然的奇妙生机,创造既精巧雅致,又生机盎然的作品,这也是“伊斯兰玉器”的主要特征之一。
  唐代灭掉东突厥后,西突厥即辗转到土耳其立国,而元代成吉思汗建立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亦将中原文化传至中东及欧洲,及至乾隆皇帝用兵西疆,得到了融合世界各国元素的伊斯兰玉器,其工艺技法又回传至中国,因此,我们可以说,“痕都斯坦玉器”见证了唐太宗、成吉思汗、清高宗这三位开疆拓土的盛事功业。
  归宿
  过去,清宫收藏的痕都斯坦玉器中最为精美者,均集中收藏于紫禁城乾清宫暖阁和圆明园殿座之中。由于乾清宫于乾隆帝归政前被一场大火烧得精光,乾隆帝用近六十年的时间收藏下来的古玩和当时的艺术精品很大一部分被焚毁,之后又从各殿座集中了一批精品,仍存放于重建后的乾清宫暖阁内。圆明园后被英法联军放火烧毁,其中的痕都斯坦玉器自然也难幸免。
  新中国成立之前,故宫博物院原藏的痕都斯坦玉器同其他一些古典艺术品被运至台湾,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以往提到玉器,总是把它当成文物,过分强调它的历史感,而忽略了它与当下的关系。这样的思路其实可以换一换,当玉器连通生活,它似乎可以成为另外一种启迪。
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4-28 08:35 | 只看该作者
痕都斯坦玉是历史的沧海一粟,它也是中国接触异域玉雕的一个先河,随着痕都斯坦玉雕融入了汉文化后,在中国玉雕史上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分类,随着马进贵大师金银错玉雕技艺的恢复,现在痕都斯坦玉雕已经成了我们当代玉雕文化的一部分。这也是汉文化奇异的地方,总是悄无声息的将异域文化融合掉。
   在欧美大陆,他们的玉雕都起步晚,文化表达上也比较直接一些,也或许是进化的晚一些,但是雕塑文化比较长,这个不在我们本次讨论的范围,下面说说和我们有点相近的新西兰毛利人的玉雕文化,中国人把玉看作是天地精气的结晶,用作人神心灵沟通的中介物,新西兰人同样相信这些“绿色石头”,能带来力量和幸运,是被毛利人视为圣物的材料,许多人形象和小配件和武器都是这些绿色石头制作的,


  可以说,所有的玉石雕刻是一个有机的层面。新西兰雕刻是动态的,多元化的。事实证明,越来越多的新的和有才能的雕塑家和雕刻师,每一个人都在创造自己独特的设计,从自己特定的灵感来源,无论是毛利人,太平洋,亚洲或凯尔特人毛利视觉艺术,如雕刻、编织以及纹身,仍然在新西兰蓬勃、健康地发展。珍贵的装饰品及传统武器均可以在南北两岛上的文化中心与工作室找到。如果你正好赶上了雕刻或编织展,你将有幸看到许多从过去一直使用到现在从未改变的传统技艺。




  从文化的表达上这种玉雕的表达也能反映出一个名族文化的进步程度,线条略显得粗犷了一下,另外要说一下,很多相关的图我就不发了,断桥以前有个帖子叫毛利玉文化吧,大家可以翻翻对照一下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4-28 08:39 | 只看该作者
随着这些年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世界的沟通,融合不少欧美玉雕文化也进入我们的视野,也来参加我们的一些子冈杯等活动,那让我们领略一下他们的思想和表达


QQ图片20150427192103.png (132.98 KB, 下载次数: 3)

QQ图片20150427192103.png

QQ图片20150427192116.png (167.48 KB, 下载次数: 3)

QQ图片20150427192116.png

QQ图片20150427191524.png (269.33 KB, 下载次数: 3)

QQ图片20150427191524.png

QQ图片20150427191541.png (160.34 KB, 下载次数: 3)

QQ图片20150427191541.png

QQ图片20150427191602.png (109.6 KB, 下载次数: 3)

QQ图片20150427191602.png

QQ图片20150427191619.png (200.29 KB, 下载次数: 3)

QQ图片20150427191619.png

QQ图片20150427191634.png (323.2 KB, 下载次数: 3)

QQ图片20150427191634.png

QQ图片20150427191703.png (284.07 KB, 下载次数: 3)

QQ图片20150427191703.png

QQ图片20150427191745.png (313.13 KB, 下载次数: 3)

QQ图片20150427191745.png

QQ图片20150427191803.png (196.86 KB, 下载次数: 3)

QQ图片20150427191803.png

QQ图片20150427191818.png (236.41 KB, 下载次数: 3)

QQ图片20150427191818.png

QQ图片20150427191837.jpg (38.4 KB, 下载次数: 3)

QQ图片20150427191837.jpg

QQ图片20150427191856.png (381.57 KB, 下载次数: 3)

QQ图片20150427191856.png

QQ图片20150427191917.jpg (36.3 KB, 下载次数: 3)

QQ图片20150427191917.jpg

QQ图片20150427191942.png (307.21 KB, 下载次数: 3)

QQ图片20150427191942.png

QQ图片20150427191959.png (482.9 KB, 下载次数: 3)

QQ图片20150427191959.p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5-4-28 08:46 | 只看该作者
嗯   玉离了文化这个载体   真就是赤果果的铜臭了  还是这样的帖子养人啊  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5-4-28 08:51 | 只看该作者

你雕刻辣椒,我雕刻个刨面,谁的水准高不言而喻。
无论是怎么表达,都表达的是一个静态的瞬间,都表达不出一个动态来,用我们最经典的话来说,就是表达不出那种意境来,那种沁人心脾的美,那种让人超然的禅意,这就是美和文化的所在,人们常说:“好的风景永远在路上”
中国的玉雕文化是伴随中华文明同时进步的文化史,比较的浩瀚,有人物,山水、花鸟等等都有独特的门类,我们就不去展开了表达了。如果玉雕能表达一个时代或者创作者的主流思想,那就是好作品,我们就说说近几年的一些有意境的作品,我们就以邱启敬风格类似的作品收尾吧,有的也不一定是他的(对于一个人一分为二去看吧,另对于他的性主题作品的我个人非常不认可)






本文是由断桥原创,只在猫坛独家专发,如有转发请注明出处 (本文所有素材均来自网络) ,以下观点仅代表断桥个人观点,不到之处请朋友们批评指正

L1040206.jpg (34.34 KB, 下载次数: 3)

L1040206.jpg

79b9cba7gbea0bfb6730d&690.jpg (32.38 KB, 下载次数: 3)

79b9cba7gbea0bfb6730d&690.jpg

201212134641510.jpg (53.22 KB, 下载次数: 3)

201212134641510.jpg

79b9cba7gbea0bc9ce08d&690.jpg (35.43 KB, 下载次数: 3)

79b9cba7gbea0bc9ce08d&690.jpg

201407251435291087.jpg (30.19 KB, 下载次数: 3)

201407251435291087.jpg

7b33b703918fa0ec808d1c79249759ee3c6ddb5b.jpg (62.87 KB, 下载次数: 3)

7b33b703918fa0ec808d1c79249759ee3c6ddb5b.jpg

3e9cde2f070828386dbba460ba99a9014d08f177.jpg (28.78 KB, 下载次数: 3)

3e9cde2f070828386dbba460ba99a9014d08f177.jpg

79b9cba7g79767920b156&690.jpg (39.65 KB, 下载次数: 3)

79b9cba7g79767920b156&69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5-4-28 08:52 | 只看该作者
zlmlhmqq 发表于 2015-4-28 08:46
嗯   玉离了文化这个载体   真就是赤果果的铜臭了  还是这样的帖子养人啊  顶一下

谢谢兄的同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5-4-28 08:56 | 只看该作者
论玉雕的工料关系(第三季)---工料关系将在近期发出,对朋友们料和工的选择有着重要的意义。另外断桥在5月1日后还有 《论玉石的起性与油性的关系》等等美文在锚网专发,请朋友们期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5-4-28 08:58 | 只看该作者
我是这样认为的
玉离了文化这个载体,自己也就死了..
和田玉为什么只有中国人玩,因为它不像其他国际公认的宝石,能带给人最原始的美感,所以只能靠所谓的承载文化来提升它的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5-4-28 09:03 | 只看该作者
认真看完   突然感觉要是把其中的某一件据为私有  便是一种罪恶   窃以为当放置于禅堂   供浮华世人洗涤燥热之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5-4-28 10:48 | 只看该作者
玉作为一种雕刻的载体,个人感觉是和其他载体完全不同的
感觉西方的作品和其他一些现代派的作品,没有凸显出玉的特性
所以玩玉还是在中国才能大行其道{:soso_e1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5-4-28 17:23 | 只看该作者
edenyang73 发表于 2015-4-28 10:48
玉作为一种雕刻的载体,个人感觉是和其他载体完全不同的
感觉西方的作品和其他一些现代派的作品,没有凸显 ...

同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5-4-28 17:46 | 只看该作者
涨姿势了,谢谢断桥兄的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5-4-28 18:15 | 只看该作者
dcb1314 发表于 2015-4-28 17:46
涨姿势了,谢谢断桥兄的分享

DCB兄客气,共同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5-4-28 18:16 | 只看该作者
55560593 发表于 2015-4-28 08:58
我是这样认为的
玉离了文化这个载体,自己也就死了..
和田玉为什么只有中国人玩,因为它不像其他国际公认的 ...

非常认同兄的观点,回头有机会,深入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5-4-28 18:17 | 只看该作者
cs3981 发表于 2015-4-28 17:23
同意

谢谢领导批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5-4-28 18:19 | 只看该作者
zlmlhmqq 发表于 2015-4-28 09:03
认真看完   突然感觉要是把其中的某一件据为私有  便是一种罪恶   窃以为当放置于禅堂   供浮华世人洗涤燥热 ...

兄表达的非常到位,确实是应该这样,生性贪婪和缺乏信仰的土豪他们不懂的这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5-4-28 18:20 | 只看该作者
edenyang73 发表于 2015-4-28 10:48
玉作为一种雕刻的载体,个人感觉是和其他载体完全不同的
感觉西方的作品和其他一些现代派的作品,没有凸显 ...

杨兄的表达每次都能形成思想的共鸣{:soso_e18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5-4-28 18:53 | 只看该作者
断桥残雪 发表于 2015-4-28 18:20
杨兄的表达每次都能形成思想的共鸣

{:soso_e18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5-4-28 19:56 | 只看该作者
55560593 发表于 2015-4-28 08:58
我是这样认为的
玉离了文化这个载体,自己也就死了..
和田玉为什么只有中国人玩,因为它不像其他国际公认的 ...

这个好久以前就讨论过了,外国人也玩软玉,北极的碧玉,俄罗斯的玉,美国也有软玉,只是没有我们这里的热情高。因为华夏文明,其实就是玉文明,不一样的,更加上中国人玩这个历史悠久,几乎成为了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东西,关键要有人认,什么叫只有中国人玩,你小瞧了华人的力量,你想想看,全世界的华人都是潜在受众,全世界华人多少,几乎是地球的5分之1,谁敢小视华人!

而你说的宝石,钻石,都是很小众的,所谓的国际公认的宝石,地球村上很多人都是不认的,流通性更加差,还不如中国的玉呢,根本就不是国际公认。你到美国去,你见谁天天玩宝石的,基本上你找不到一个,白人其实并不热衷这个。要说买的也都是富人,一般美国的中产阶级,对这种奢侈品都是很陌生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5-4-28 20:30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猫坛客服秋
在线咨询
客服热线
13609933592|09916641055
猫的微信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新疆的猫、和田玉、论坛 ( 新ICP备19000534号-2 )

新公网安备 65010602000597号

GMT+8, 2025-7-23 19:36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