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s3981 发表于 2012-1-27 12:38 ![]()
风格兄,容我再次阐述一下这个小调查的基本前提:必须都是真正原产地的原材料。我相信,既便非原产地的原 ...
兄弟,握手,咱观点相同,田黄真的可以说稀少的很了,而且可以说可遇不可求了,其美艳程度不逊色与任何的美玉,而我选择到好的和田玉的机会还会很多
另外,田黄也不是就清代推崇和现代人炒作,而是一直以来都很受推崇,记得以前看过一荣宝斋收一块大田黄的故事,我百度了下贴上来大家看,改革开放初期可没人炒作这个东西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正当我国改革开放不久,党的富民政策在人民心中已播下了致富的种子。福州市寿山乡的三位农民在稻田里发现了一块世上罕见的田黄巨石,他们便夜以继日,把这块石头挖出。他们深知其价值,也知道有了这块石头,他们很快就会成为万元户。 为了万无一失,严格保密,他们连自己的妻子、家人都没有告诉,当地文化部门当然更是无从知晓。他们希望以此致富。荣宝斋在福建的一位朋友闻讯,当即向荣宝斋报告,他知道,只有荣宝斋才有实力出巨资收购这百年难遇的奇珍。荣宝斋得知后,立即做出了反应。首先,通过朋友的洽谈,了解物主的出价,随即派员携巨款前去收购。 当时,国家还没有50元和100元面额的现钞,最大面额为10元,两位派遣人员带着两大旅行袋的现钞,在保安人员的护送下,来到了约定的地点。 寿山乡是个盆地,四面环山,站在山上可以居高临下,俯视盆底。约定地点就在盆地的最底处。荣宝斋的收购人员来到了约定地点不长时间,只见从山上隐蔽处走出了三个人,其中一位披着雨衣。三个人小心翼翼地来到了约定地点。经过介绍,说明来意,但他们的宝贝————田黄石却始终不肯露面,他们高度警惕,深怕有一点闪失。因为这不仅是他们的运气,也是他们的心血,是他们梦寐以求的财富,若有不测,他们的劳动、期盼将付诸东流,所以怎么能轻易现宝呢! 经过进一步深谈与观察,荣宝斋的工作人员恐其还不相信,便将装满现钞的两个旅行袋打开,这时他们觉得荣宝斋是诚心诚意地来收购的,这时才放下心来。然后由披雨衣的农民从腋下取出一个布包,打开包一看,啊!大家都惊呆了,果然是一块从未见过的田黄巨石。仔细端详,这块保持着原始矿物状态、未经打磨的田黄巨石,质地温润、色泽橙黄,且有萝卜纹、石皮、红格等田黄石独有的典型特征。最晶莹的部位厚约5厘米,手电筒一照,光即透过去。经双方磋商,敲定了价格,以13.5万元巨款拍板成交。当时的13.5万元人民币,在人们心中可是天文数字啊!从此,这件宝物便成为荣宝斋最为耀眼的珍贵藏品之一。每有重要来客,必以之待客观赏,而客人们无不为之感慨与赞叹。国家领导人谷牧与方毅同志曾嘱咐荣宝斋领导,可千万不能把它卖了,并半开玩笑地说:谁要是把它卖给了外国人,谁就是卖国主义。 数年以后,福州市寿山乡的那三位农民,又通过朋友来讲,愿意以高出原价几倍的价格重新买回。荣宝斋当然不会同意,因为这可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宝物啊!没有机缘,就是用再多的钱也买不回来的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