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猫

查看: 2657|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际知名玉石学学者王春云博士对当下天价田黄提出质疑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7 12:07 | 只看该作者
我当然选和田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2-1-29 14:08 | 只看该作者
micro__soft 发表于 2012-1-28 16:54
兄言差矣,一般唐朝老百姓尿桶不值钱,不过古董容易忽悠,找几个故宫学者考证一下是杨贵妃入宫前贫寒时用 ...

鄙视一下猫,连这点经济学眼光都没有还敢兼职来做生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26 12: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我有风格 于 2012-1-26 12:27 编辑

转贴!!抬高田黄价格别拿历史开涮!
    记者:寿山田黄身价不菲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明清的皇帝曾与之结缘。您是把历史和玉石结合在一起进行学术研究的学者,对此有何看法?

    王春云:田黄就是福建产的寿山石中的优良石品,它与寿山石一样,主要也是由地开石、珍珠石和其他黏土矿物组成,硬度很软,只有2~3。虽然属于广义的玉石,但一般只作为图章石和工艺美术雕刻石料。

    田黄在中国历史上一直不甚值钱,即使到了明代与皇权有了联系后,也仅是作为拥有奇效的治病之粉。只是到了清代,特别是在清代以“玉痴”和“石痴”闻名天下的乾隆皇帝做了一个“福寿田”的黄石美梦之后,田黄才与皇权挂上了钩,一跃成为“印石之王”、“印石之冠”,被誉为“石帝”。然而,在皇权被彻底摧毁的民国时期,田黄曾变得一蹶不起。在皇权被渐渐遗忘的共和国时期,田黄也变得戚戚无闻。然而,近二十多年来,也许出于复古和怀旧的思潮,田黄在收藏市场上再起波澜。尤其是最近,田黄在收藏市场上的宣传价格竟然达到了每克一二十万元的天价。在这种情况下,我提醒收藏界:收藏天价田黄应该谨慎!

    记者:收藏的法则不是物以稀为贵吗?您这种观点好像很奇怪。
    王春云:一点都不奇怪!首先,任何收藏品的市场价格都取决于该藏品的供求关系。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是:中国不少珠宝店、工艺品店、印章店和古玩店多有田黄出售,这说明田黄的供货至少并不十分稀罕;其次,田黄曾在某一历史时期辉煌一时,然而现在可不是“黄袍马褂、唯我独尊”的皇权时代,黄色并不是唯一尊贵的颜色,比如和田玉,人们崇尚的是纯白色或羊脂似的白色。而对于田黄,很多收藏家就珍爱白田、黑田、红田、硬田等品种,未必就独独喜欢黄田;再次,田黄作为美石的一种,是玉石,但却绝对不是真玉,因此其价格怎么能赶上或超过黄色的软玉、黄色的翡翠的价格呢?这就好比黄铜虽然也属于金属,但黄铜再黄,其价值也不可能超过同为黄色的黄金;还有,田黄质地非常之软,有可能为人的手指甲(指甲硬度约为2~2.5,铜钥匙为3)所刻动,说明田黄即便是美丽的、稀罕的,也必定是不能耐久的,所以田黄并不符合宝石定义的三个要素,是断然登不了珠宝的大雅之堂的;最后,孕育出产田黄石的侏罗纪流纹质晶屑凝灰岩、熔结凝灰岩、含火山角砾凝灰岩等火山凝灰岩,其产地在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因此我提醒藏家:这种昂贵的“田黄”在国外也应该是有产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1-26 12:26 | 只看该作者
孕育出产田黄石的侏罗纪流纹质晶屑凝灰岩、熔结凝灰岩、含火山角砾凝灰岩等火山凝灰岩,其产地在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因此我提醒藏家:这种昂贵的“田黄”在国外也应该是有产地的。

新疆和阗玉是全世界软玉中质量最好的,但田黄就未必是全世界上最好的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1-26 15:17 | 只看该作者
田黄产量比翡翠和田玉少许多吧,美观度来说主要也是受众审美取向的问题,个人觉得好田黄确实很美,对和田玉藏家来说,拥有一块真正的黄玉比羊脂白玉的追求境界也高出许多,可见此教授并不明白受众广的玉种和珍稀珍贵玉种的价值是不能一概而论的,硬度低可能对保存有更高要求,也说明这种料更易损耗,就是说理论上N年后存世量是趋近于无的,如果说另外产地也有这种材质,就不多说了,和田玉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大家都懂
这位教授可以提三个问题,当然是建立在藏家认可的产地为基础,一,田黄稀少么?二,田黄美不美?三,喜欢田黄的人多不多?我想,教授应该懂经济学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1-26 15:25 | 只看该作者
当然,价格多高不是我们讨论的焦点,这里面因素太多,供少于需,游资热钱…但是这样的情况在所有珍贵材质中都存在,不是田黄才有
估计这位教授撰这样的文,搏出位的想法可能更多一些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1-26 15:41 | 只看该作者
看到另一个帖子里从彩石讨论到田黄,我就在这儿闲来无事做个调查吧,各位玉友做下选择题就好
说,您兜里有一万美子…好像太没出息了点哈,反正是打比方,那就多点儿…
说,您兜里有十万美子,您面前有一件精品和田玉和一件精品田黄,大小块头差不多,您必须用这十万买其中一件,您选哪件?
这个调查一定很有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1-26 16:48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2-1-26 20:35 | 只看该作者
cs3981 发表于 2012-1-26 15:41
看到另一个帖子里从彩石讨论到田黄,我就在这儿闲来无事做个调查吧,各位玉友做下选择题就好
说,您兜 ...

我选田黄,因为田黄是寿山石得上品,其实也相当于和田的籽料,其美观程度不比和田玉差,稀少的程度要比和田籽料上品为少,很多学者不知道哪里来的理论,我想了解田黄的人不会把昌化田黄当做真正的田黄吧,就好比拿韩料和籽料来比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2-1-26 22:23 | 只看该作者
google了一下这位国际知名学者王春云,原来有这么多伟大的发现和学术成果,最绝的是和氏壁是古今以来最大的钻石
王春云博士夜明珠研究新发现_资讯中心_博宝艺术网
根据《珠宝科技》2004年第5期发表的论文,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王春云博士对夜明珠的研究又获得新进展,近百年前被军阀孙殿英及其部队盗走的、随葬于慈禧太后嘴中的夜明珠实际上就是由印度莫卧儿王朝沙·贾汗国王命名、迄今已经丢失了将近350年之久的“莫卧儿大帝金刚石”(the Great Mugul)原石
王春云博士研究成果 将我国红宝石历史前推两千年(上)
评王春云博士《破解国魂和氏璧之谜》
王春云博士在他的《破解》(两部)之中,以总计65万字的篇幅,运用大量的历史证据,结合近现代科学成果,经过条分缕析与推理论证,完全颠覆了前人所有的学术观点,确定提出:和氏璧的材质原是一颗超级大钻,一颗千古美钻;同时推导出卞和献宝时的实价应有五万金之多,证明秦昭王出价十五座城池与当时的金价在逻辑上是顺理成章的;该书最后还推论这件稀世珍宝已在秦始皇驾崩时陪葬皇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2-1-27 00:12 | 只看该作者
果然是“国际知名”学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1-27 10:57 | 只看该作者
引子,引子,大家可以继续讨论嘛,但相信事实只有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1-27 11:52 | 只看该作者
lltycn 发表于 2012-1-26 20:35
我选田黄,因为田黄是寿山石得上品,其实也相当于和田的籽料,其美观程度不比和田玉差,稀少的程度要比和 ...

我选和阗,因为和阗玉的光泽质地颜色,更加舒服。有人说正宗田黄少,但少并不是价值的唯一要素,还必须有需求。凭什么昌化或别的什么地的田黄美丽并不逊于你这个正宗的田黄,就因为和你不完全相同,而且正宗田黄少一些,所以你就更加好。这种逻辑是有缺陷的。

打个比方,如果青海真的发现了可以比美和田的和阗玉,而且产量要大一些,价格要低很多,那时候正宗和田高高在上的价格,接受的人就会少很多,是不是这个简单的理。当一件东西太少的时候,或被垄断的时候,制造一个价格就很容易了,但替代品的出现,使找傻子变得困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2-1-27 12:38 | 只看该作者
我有风格 发表于 2012-1-27 11:52
我选和阗,因为和阗玉的光泽质地颜色,更加舒服。有人说正宗田黄少,但少并不是价值的唯一要素,还必须有 ...

风格兄,容我再次阐述一下这个小调查的基本前提:必须都是真正原产地的原材料。我相信,既便非原产地的原材料能达到原产地的最高品质,当两件价值差不多的(和田玉)放在兄面前,兄选的必定是产自和田的物件。这次讨论我想就圈在真正和田玉和真正寿山田黄的比较里吧,把替代品扯进来没啥意思。
忘了发表个人看法,我爱和田玉,但是有机会选的话,先抢一块田黄再说 原因很简单,买到心仪的和田玉的机会比买到田黄的机会多,仅此而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2-1-27 14:31 | 只看该作者
我喜欢和田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2-1-27 15:12 | 只看该作者
cs3981 发表于 2012-1-27 12:38
风格兄,容我再次阐述一下这个小调查的基本前提:必须都是真正原产地的原材料。我相信,既便非原产地的原 ...

兄弟,握手,咱观点相同,田黄真的可以说稀少的很了,而且可以说可遇不可求了,其美艳程度不逊色与任何的美玉,而我选择到好的和田玉的机会还会很多
另外,田黄也不是就清代推崇和现代人炒作,而是一直以来都很受推崇,记得以前看过一荣宝斋收一块大田黄的故事,我百度了下贴上来大家看,改革开放初期可没人炒作这个东西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正当我国改革开放不久,党的富民政策在人民心中已播下了致富的种子。福州市寿山乡的三位农民在稻田里发现了一块世上罕见的田黄巨石,他们便夜以继日,把这块石头挖出。他们深知其价值,也知道有了这块石头,他们很快就会成为万元户。 为了万无一失,严格保密,他们连自己的妻子、家人都没有告诉,当地文化部门当然更是无从知晓。他们希望以此致富。荣宝斋在福建的一位朋友闻讯,当即向荣宝斋报告,他知道,只有荣宝斋才有实力出巨资收购这百年难遇的奇珍。荣宝斋得知后,立即做出了反应。首先,通过朋友的洽谈,了解物主的出价,随即派员携巨款前去收购。 当时,国家还没有50元和100元面额的现钞,最大面额为10元,两位派遣人员带着两大旅行袋的现钞,在保安人员的护送下,来到了约定的地点。 寿山乡是个盆地,四面环山,站在山上可以居高临下,俯视盆底。约定地点就在盆地的最底处。荣宝斋的收购人员来到了约定地点不长时间,只见从山上隐蔽处走出了三个人,其中一位披着雨衣。三个人小心翼翼地来到了约定地点。经过介绍,说明来意,但他们的宝贝————田黄石却始终不肯露面,他们高度警惕,深怕有一点闪失。因为这不仅是他们的运气,也是他们的心血,是他们梦寐以求的财富,若有不测,他们的劳动、期盼将付诸东流,所以怎么能轻易现宝呢! 经过进一步深谈与观察,荣宝斋的工作人员恐其还不相信,便将装满现钞的两个旅行袋打开,这时他们觉得荣宝斋是诚心诚意地来收购的,这时才放下心来。然后由披雨衣的农民从腋下取出一个布包,打开包一看,啊!大家都惊呆了,果然是一块从未见过的田黄巨石。仔细端详,这块保持着原始矿物状态、未经打磨的田黄巨石,质地温润、色泽橙黄,且有萝卜纹、石皮、红格等田黄石独有的典型特征。最晶莹的部位厚约5厘米,手电筒一照,光即透过去。经双方磋商,敲定了价格,以13.5万元巨款拍板成交。当时的13.5万元人民币,在人们心中可是天文数字啊!从此,这件宝物便成为荣宝斋最为耀眼的珍贵藏品之一。每有重要来客,必以之待客观赏,而客人们无不为之感慨与赞叹。国家领导人谷牧与方毅同志曾嘱咐荣宝斋领导,可千万不能把它卖了,并半开玩笑地说:谁要是把它卖给了外国人,谁就是卖国主义。 数年以后,福州市寿山乡的那三位农民,又通过朋友来讲,愿意以高出原价几倍的价格重新买回。荣宝斋当然不会同意,因为这可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宝物啊!没有机缘,就是用再多的钱也买不回来的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2-1-27 15: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我有风格 于 2012-1-27 15:58 编辑

还是同意王春云博士的相关关点,玩,应该知道玩什么,好东西,应该好在哪,一件东西,光少是不够的。这些年的田黄拍卖成交情况,很明显的反应了这一点。个人并非是要吹捧和田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2-1-27 16:28 | 只看该作者
一笑了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2-1-27 17:22 | 只看该作者
我有风格 发表于 2012-1-27 15:57
还是同意王春云博士的相关关点,玩,应该知道玩什么,好东西,应该好在哪,一件东西,光少是不够的。这些年 ...

我同样也喜欢和田玉,兄转载的文章有一定的偏差,就好比有人说和田玉有一天也会崩盘,现在的和田玉不也是广义的嘛,王博士的文章说的田黄,大概是把昌化田黄算在内了,兄可以上网搜搜,真正意义上的田黄是坑头田黄,就好比和田玉里面的籽料,同样以“六德”品判,细、洁、温、润、凝、腻。上品的田黄也同样的美艳,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尿桶即使是唐朝的,到现在也一样不值钱,因为它就是那种玩意,对田黄也一样,它要是不好,从古至今一直有人追捧 ,那就是这些人有病,兄可以再网上找找,看看那些馆藏的田黄(真正的坑头出的田黄,方圆一平方公里的水田),是否一样惊艳美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2-1-28 14:0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猫坛客服秋
在线咨询
客服热线
13609933592|09916641055
猫的微信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新疆的猫、和田玉、论坛 ( 新ICP备19000534号-2 )

新公网安备 65010602000597号

GMT+8, 2025-7-27 15:38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