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友伯欣在爱和玉购买的一块原料,料子细腻干净,除了边上一道潜裂,其余几乎没有任何问题。
把那道裂去掉后如图
按他的想法,他很喜欢以前我做的一件《鱼藻》,他也希望做一条那样的神气的鱼。
那条鱼的原型出自杜父鱼,这块料子的体积足够发挥,把杜父鱼的长刺表现出来。
料子的切割痕迹带来了一些构图上的难题。因为切割造成的内V容易造成雕塑的失量感。
但内V的部分却又是料子最厚最平的部分。这就出现了一个选择题。
A: 不切的话,料子很“垮”。
B: 如果切除掉料子飘出来的部分,一是料子会小一大截,再一个是底下的满皮色就留不住了。
伯欣倒是不给我施加压力,他说不介意切料。
但之后,其中的一个构图解决了这样的两难。 飘出来的部分因为厚实平整,假如以底座的形式出现,
既可以保留料子的体积和底部的皮色,又可以让这只鱼在不上手的情况下自身保持立式的构图。
具体我是这样构图的。
这和尹老师的一件作品《潜》的构图很像,杜父鱼本身又喜在水底觅食,这么做还是比较切题的。
底座上刻画一下场景。
鱼的身线出来以后,把海底出现的一些贝壳和小螺刻画一下。
用水草解释和皮色衔接的部分,也可以通过其中的一条水草,把底部的一道潜裂收住。
看看最后的效果吧~
头的特写
鱼鳍的特写
底部水草的特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