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雕塑系冯国豪老师一起去平洲挑选的一块料子,料子肉质紧密颜色清澈,且有一层漂亮的鸡油黄皮。
就着裂切分后有一大把件如图。
就着原料的几道大裂铲出了这些槽。决定做一只毛蟹。
最大的裂正好在抬起的钳子中间避让开。
在黄皮面开胚,本来是想做一只黄油蟹,但因为黄皮太薄且平,无法托起
螃蟹的蟹腿,稍微雕一下也就掉了,于是,只好舍弃背上的黄皮,留一小块做一只小黄油蟹在背上,如下图。
正面有一块原料中抛过光的的鸡油黄最漂亮, 这一块的设计是水草,因为民间有蟹多少,看水草的典故。黄色的
水草正适合这样薄薄的一层颜色一点不浪费。
开出小螃蟹的细节,蟹鳌上多出的料子做两个小河豚,按冯老师的话说,是像一对小鸟站在枝头唱歌一样。
蟹腿的处理,左边碰到了原皮,像蟹腿上的毛。右边因为有足够的空间,所以从腿中出来了两条小鱼儿。
本来打算把钳子都做出来,但后来发现如果看的见这只钳子结构有些不对。
于是正面水草和蟹鳌的过度做泥浆与水来隐藏其中一只蟹鳌。明画家徐渭有题画螃蟹“双螯如戟挺青泥”,料子的颜色与此句不谋而合。
不做双螯挺泥,只做一只鳌挺泥。
底部的蟹腿全部勾勒出来会很琐碎,用水草处理虚实最合适。
左下蟹腿本来打算做一个大螺,但螺的体积和上面的河豚一致了会抢画面,且比例不协调,做成两个小螺更见功底,
而且显可爱。
小螃蟹的刻画力求精致,蟹腿掏薄而不断才能见功夫。 蟹嘴与蟹鳌相接处很不好处理,后来想起生猛的蟹嘴巴应该要有吐沫,
于是做了涂抹。 其余的末枝细节就不在过程图里交待了,大家一起来看看这个努力了3个月的结果吧。抛光的过程除了掉了一颗水珠以外,
基本还是保留了大部分的原貌,算是比较合意的。
正面
水草的特写
小螃蟹的特写
小河豚的特写
蟹腿处特写
蟹有别号是“无肠君子”,应该交待一下蟹脸,着重刻画君子的文人气。
这一件在配盒上也下了许多心思,
盒子有意切题做了泥地的效果,旁边还有两只木雕小螃蟹在挖坑。
看看配盒的效果。
盒子打开后螃蟹可以严丝合缝的契合进去。昨天才配好盒子,按木雕师傅小廖的话说,是“终于拉出了这一陀硬屎。”
的确,从选料的石皮满包,到切料探裂步步为营,再到刁钻的随形设计和雕刻配盒的精磨细作,在这件作品中无一不体现出了很大的难度,
虽然在最后收成的时候很开心,但平心而论,虽然很难,但最开心的时候,应该还是“正在拉的时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