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猫

查看: 4404|回复: 3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黑夜里遇见历史:探寻历史背后的幽暗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9-29 23: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花斑熊 于 2013-9-30 00:01 编辑



   魏风华,1975年生,历史学者、小说家、诗人。居天津。诗歌和短篇小说发表于《人民文学》、《花城》、《葵》等国内重要文学期刊,著有长篇小说《平安夜大冒险》、诗集《硬石镇》,并出版有历史畅销书《绝版魏晋》、《唐朝的黑夜》、《抗日战争的细节》。历史作品繁体字版由台湾联合文学出版社出版。



《在黑夜遇见历史》:黑夜里的历史惊心动魄

 中国的史书里,从不缺乏传奇故事,但作为普通读者,要想把最精彩的那一部分拎出来,也绝非易事,一是史料浩如烟海,很多人知难而退;二是史料中带有针对性的叙事方式使那些传奇很难被原汁原味地保存下来,而是常常被打散、揉碎,散落在正史、野史、文学作品甚至金石和出土文书中,使人难得一窥全豹。将零散的记载综合起来,复原成一个个真实而又神异的历史传奇,自然是有趣的,同时也极具挑战性。魏风华的新书《在黑夜遇见历史》,则出色地完成了这种尝试。

  在书中,一个身负大名的画家成为刺客,一个为父报仇的皇帝死于宿命,一个莽撞的将军意外改变了文明的进程,一个双鱼座诗人退守内心的田园,一个铁腕而多情的宰相横尸大街,一个志怪作家在诗歌的时代里感到巨大的孤独,一次志在必得的政变被神奇地逆袭,一群鬼魂热热闹闹地到深宫弑君,以及一个完美名士最终的厌倦,一种灿烂的风度变成遥远的绝响,一个时代化作铁骑奔流下的前朝梦幻,一个并不遥远但惊心动魄的城陷前夜,还有被误解的贵族、伟大的禅师和微笑的隐士……


  作者魏风华的视角别具一格,他的目光在往往停留于历史的幽暗处,在那里探寻耐人寻味的细节与真相,通过重新梳理和书写,使很多干瘪苍白的正史片段变得丰盈瑰丽。书中的“凶手吴道子”一篇是最好的说明。新旧《唐书》对这位艺术史上划时代的大师未置一词,其事迹只是零星地见于唐人笔记中。魏风华将那些吉光片羽挖掘并连缀起来,进而刻画出旷世画家的卓然风神。但这并非作者的最终目的所在。因为接下来笔锋一转,爆出了一代大师买凶杀死一位潜在竞争对手的秘闻。这则秘闻出现在唐代笔记《酉阳杂俎》中,原文只有寥寥数字,但作者却耐心地将其打磨成一曲饱满生动的人性悲歌。

  书中还写到了唐帝国与阿拉伯帝国的怛罗斯之战。这个战役被中国古代的修史者忽略了。实际上,从后人的视角看,这是一场影响历史进程和中西方文明的重要战役。对于东西两大帝国的划时代一战,魏风华取了这样一个篇名:《相遇》。而且,出人意料地用一个志怪故事作为引子,一点点切入历史真实的肌肉中。

  从唐人志怪笔记中寻找历史真相,可以说是魏风华的兴趣和特点所在。再比如《大明宫夜宴图》一篇,通过对唐代志怪小说《辛平公上仙》剥茧式解读,夯实并佐证了陈寅恪、黄永年等历史大家所发现的唐顺宗遇弑的惊天秘密。作者用近乎电影镜头式的笔触,将惊心动魄的深宫弑君的阴森场面还原于读者眼前。同样的手法,也被用于宰相武元衡长街遇刺、甘露之变、唐宣宗之死等篇章中,给读者以极强的画面感,读之仿佛身临其境。

  魏风华关注着历史上的传奇片段,但并不仅仅停留在这些片段上,而是深深地着眼于传奇背后所蕴藏的东西。写唐军败绩怛罗斯,作者更关心的不是一代名将高仙芝的意外失手,而是“世界文明的进程如何被偶然地改写”。对专权宦官逆袭皇帝、宰相的“甘露之变”的讲述,则是告诉人们重塑盛唐的精神理想在中晚唐是如何中断的。虽然这不是一部大块头的作品,但含量却惊人地大。这一点,是近年来历史同类书中所少见的。因为除了影响历史进程的具有传奇色彩的事件外,作者还梳理明了了古代史上的很多重大问题,比如中古世家贵族的重要作用,魏晋风度的积极意义,唐宋禅宗对士人心灵格局的影响等等。

  作为近年来异军突起的写作者,魏风华既是历史学者,也是小说家和诗人,这让《在黑夜遇见历史》在基底上具有历史学的严谨,在笔法上又兼具小说的生动,在语言上则具有诗歌的清丽,进而带领读者完成一次深沉而又趣味盎然的历史之旅。正如著名导演杨树鹏所言:“使用综合材料勾连成紧密故事、又能像说书一般娓娓道来的,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对于历史写作,魏风华自己的观点,集中在自序的一段话里:“历史写作是深沉的,但亦应该有趣。但仅仅有趣还不够,要有自己的情怀,它既包括对历史事件的卓见,又含有对历史人物的深情。只有这样,书写者才能成为笔下历史的一部分,否则写下的一切文字皆为枯骨。”而这,大约就是魏风华历史写作的“三观”吧。






自序 历史慰藉岁月

新闻 凶手吴道子


秘史 黑夜中的唐宣宗


文明 相遇


先贤 绿野堂,自居易


背景 唐朝守夜人


街头 鱼文匕首犯车茵


真相 大明宫夜宴图


逆袭 甘露血


名士 谢安之路


心灵 竹林、金谷到兰亭


世家 中古贵族时代


隐逸 林泉高致


思想 禅花万朵


轶事 暗香过疏影


故国 犹恐相逢是梦中


河山 金陵一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13-10-11 13:50 | 只看该作者
非常喜欢,转走了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3-10-6 12:01 | 只看该作者
zxxlb 发表于 2013-9-30 15:32
这头熊不容易啊。为了发这贴,少看了好几部苍老师的片子啊。


  现在我们年轻人都看小泽玛利亚了,老先生。  {:soso_e1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13-10-6 12:01 | 只看该作者
渊兮 发表于 2013-9-30 22:47
真好看,在哪里找的?


   报告总管,是今年五月新出的书,我前两天刚买来看,然后在网上找的这几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3-10-3 20:59 | 只看该作者
历史基本是不可知的,各人有各人的解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3-9-30 22:47 | 只看该作者
真好看,在哪里找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3-9-30 15:32 | 只看该作者
这头熊不容易啊。为了发这贴,少看了好几部苍老师的片子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3-9-30 11:17 | 只看该作者
虚无飘渺1971 发表于 2013-9-30 09:53
黑夜 给了花熊黑的眼睛  是谁的双手轻轻的穿过你那浓密的毛发  那缠绕在指尖上的温柔  让花熊的心房颤抖不已 ...


  嗯,毛发还算浓密,就是最近有些掉头发,每天都掉十几根的样子,以前从来没有这样,看来是半衰期到了。   {:soso_e1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3-9-30 11:16 | 只看该作者
玉道天缘 发表于 2013-9-30 09:49
花花要是生在一个富什么代的家里就好了,那就可以天天玩,可劲玩,呵呵


  还是当屌丝没压力    {:soso_e1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3-9-30 11:15 | 只看该作者
枫林 发表于 2013-9-30 09:20
道声熊版:辛苦辛苦。不知熊掌 是否见瘦?秋天以至,冬季不远。速速进补,天冷好舔。


  多谢枫兄,不过现在暖气好热,早把冬眠戒了   {:soso_e1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3-9-30 11:15 | 只看该作者
hty11 发表于 2013-9-30 08:53
一路顺风,


  多谢兄,我这里兵发江西去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3-9-30 09:53 | 只看该作者
黑夜 给了花熊黑的眼睛  是谁的双手轻轻的穿过你那浓密的毛发  那缠绕在指尖上的温柔  让花熊的心房颤抖不已  恰似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soso_e113:}秋进补  冬休眠  熊窝可孤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13-9-30 09:49 | 只看该作者
花花要是生在一个富什么代的家里就好了,那就可以天天玩,可劲玩,呵呵{:soso_e1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3-9-30 09:20 | 只看该作者
道声熊版:辛苦辛苦。不知熊掌 是否见瘦?秋天以至,冬季不远。速速进补,天冷好舔。{:soso_e1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3-9-30 08:53 | 只看该作者
花斑熊 发表于 2013-9-29 23:55
插晚了,后半截书网上没有,这是我找到的所有内容,所以不算插楼了。  明天出门,突然决定的,所以今 ...

一路顺风,{:soso_e18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3-9-29 23:55 | 只看该作者
hty11 发表于 2013-9-29 23:53
半夜插入,不插白不插,


  插晚了,后半截书网上没有,这是我找到的所有内容,所以不算插楼了。  明天出门,突然决定的,所以今天先把这半本书分享下。  {:soso_e1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3-9-29 23:53 | 只看该作者
半夜插入,不插白不插,{:soso_e1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3-9-29 23:47 | 只看该作者


  这绝然是唐人志怪中最精彩的描写。这种精彩,仅仅是说其刻画的场面是如此阴森、惊悚和恐怖。


  现在就有一个问题了:北宋初年的大型类书《太平广记》博收唐朝志怪与传奇,而却唯独将此篇排斥在外,原因到底何在?


  按《续玄怪录》作者李复言的说法,这个故事是唐宪宗元和初年,他在徐州听辛公平之子说的。之所以记下来,为的是警告像洛西榆林店店主那样目光短浅的势利之辈。这显然是托辞。因为明眼人都可以看出来,强迫皇帝“上仙”即死亡才是故事的中心。正常的“上仙”程序,应该是:皇帝病危,无药可治,阴间迎驾使前来迎接。


  但上面故事中讲述的情况却不是这样。


  在烛火幽暗的深宫夜宴中,当那个身着奇异服装的人拉着宦官一样的长音喊“时辰已到”时,一切都无可挽回。皇帝不管愿不愿意,最后都得“上仙”。


  在此之前,大将军对皇帝周围的“诸神”表示担心,因为他们保护着皇帝。在这种情况下,王臻建议在宫中进行一次夜宴,麻痹皇帝周围的“诸神”。保护皇帝的“诸神”,可以被认为是大内侍卫的化身。随后大将军带人手持兵器包围了皇帝进行夜宴的宫殿。当那个怪人捧着金匕首一步步走向皇帝时,最紧张的部分开始了。皇帝在金匕首寒光的照耀下,晕眩地被扶进西阁。


  门关上了,一片漆黑。


  西阁内发生了什么?


  所有最残酷的场面,后人可以去想象了。


  此次弑君事件不见于任何正史,只见于本故事。


  “辛公平上仙”的故事印证了唐人志怪笔记的重要史料价值。文中的叙述虽然不动声色,但那种内在的紧张气氛和压抑感令人毛骨悚然。


  至于故事中被杀害的皇帝是谁,有人认为是唐宪宗,有人认为是唐宪宗之父当时的太上皇唐顺宗。按文中交代的年代背景看,死者应是唐顺宗。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正月二十三日,唐德宗死去。正月二十六日,太子李诵即位是为唐顺宗,随后任用王伾、王叔文、刘禹锡、柳宗元等“二王八司马”革新朝政,但在宦官和另一派大臣的反对下,很快终止变法。宦官俱文珍、刘光锜、薛盈珍逼迫其将皇位传给太子李纯即唐宪宗。


  这是贞元二十一年八月四日的事。


  两个月后的十月发生了一个事件:一个叫罗令则的人秘密奔赴秦州,自称得了太上皇顺宗的密旨,要求陇西经略使刘澭起兵废黜非正常即位的唐宪宗。刘澭把事情捅给长安,罗令则被处决。


  此事件发生后,太上皇顺宗的处境立即危险起来。


  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正月十八,宪宗突然告诉大臣们太上皇顺宗病情未愈,第二天宪宗又向大臣宣布了一条消息:太上皇顺宗已病死。


  人们自然可以看出这是凶手玩的一个把戏。


  太上皇顺宗死于兴庆宫,此宫在长安城东门春明门内侧,但发丧仪式却是在太极宫太极殿举行的。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易地发丧的。太上皇顺宗被易地发丧,有可能暴露了一个问题:即他不是正月十九死的,而是在前一年十月罗令则事件发生后就已被杀。安排易地发丧,只是为了不叫人们看到其尸体。这样的推断,与故事中所说的辛公平目击“上仙”场面几个月后,才听到朝廷宣布皇帝驾崩的消息是切合的。


  唐顺宗被弑之秘闻,不只见于“辛公平上仙”一文。


  作为顺宗所亲近的大臣刘禹锡,在其晚年写下的《子刘子自传》,隐晦地透露出相关消息:


  ……贞元二十一年春,德宗新弃天下,东宫即位。时有寒俊王叔文,以善奕棋得通籍博望,因间隙得言及时事,上大奇之。如是者积久,众未知之。至是起苏州掾,超拜起居舍人,充翰林学士,遂阴荐丞相杜公为度支盐铁等使。翊日,叔文以本官及内职兼充副使。未几,特迁户部侍郎,赐紫,贵振一时。予前已为杜丞相奏署崇陵使判官,居月余日,至是改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等案。初,叔文北海人,自言猛之后,有远祖风,唯东平吕温、陇西李景俭、河东柳宗元以为言然。三子者皆与予厚善,日夕过,言其能。叔文实工言治道,能以口辩移人。既得用,自春至秋,其所施为,人不以为当非。时上素被疾,至是尤剧。诏下内禅,自为太上皇,后谥曰顺宗。东宫即皇帝位,是时太上久寝疾,宰臣及用事者都不得召对。宫掖事秘,而建桓立顺,功归贵臣。于是叔文首贬瑜州,后命终死…… 



  “宫掖事秘,而建桓立顺,功归贵臣”,用的是东汉顺帝和桓帝为宦官所拥而坐牢帝位的典故,所暗示的自然是发生在长安大明宫里的政变。此外,诗人又有《武陵书怀五十韵》一诗,其中亦有项羽杀义帝的典故,似乎也在隐晦地诉说着什么。


  把当时不可明记于史的秘闻以志怪、传奇、诗歌、寓言、小传等形式写下来,是唐人的一个传统。这吉光片羽般的碎片和雪泥鸿爪一样的线索,让后人深深地沉迷其中。这样的例子,还有柳宗元所写的奇文《河间传》。


  和刘禹锡一样,柳宗元也因顺宗的被迫退位和“永贞革新”的失败而遭宪宗之贬,去了迢迢的南方,以至最终死在柳州。这种愤愤不平如果出现在笔下,似乎也不太奇怪:“河间,淫妇人也。不欲言其姓,故以邑称……”在这篇传奇中,柳宗元塑造了一个由贞洁少女转变为淫妇的“河间”的形象。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篇文章正是借“河间”来讽刺唐宪宗;或者说,文中的淫妇“河间”就是唐宪宗。


  传奇中,最初的河间,颇有节操,在寺庙遇陌生男子后,“河间惊,跣走出,召从者驰车归。泣数日,愈自闭,不与众戚通”。就是这样一个节妇,后来经他人胁迫和勾引,一步步跌入淫逸的池塘:


  先,壁群恶少于北牖下,降帘,使女子为秦声,倨坐观之。有顷,壁者出宿选貌美阴大者主河间,乃便抱持河间。河间号且泣,婢夹持之,或谕以利,或骂且笑之。河间窃顾视持己者甚美,左右为不善者已更得适意,鼻息咈然,意不能无动,力稍纵,主者幸一遂焉。因拥致房,河间收泣甚适,自庆未始得也。


  至日仄,食具,类呼之食。曰:“吾不食矣。”且暮,驾车相戒归,河间曰:“吾不归矣,必与是人俱死。”群戚反大闷,不得已,俱宿焉。夫骑来迎,莫得见,左右力制,明日乃肯归。持淫夫大泣,啮臂相与盟而后就车。


  既归,不忍视其夫,闭目曰:“吾病。”与之百物,卒不食。饵以善药,挥去。心怦怦,恒若危柱之弦。夫来,辄大骂,终日不一开目,愈益恶之,夫不胜其忧。


  数日,乃曰:“吾病且死,非药饵能已,为吾召鬼解除之,然必以夜。”其夫自河间病,言如狂人,思所以悦其心,度无不为。时上恶夜祠甚,夫无所避,既张具,河间命邑臣告其夫召鬼祝诅,上下吏讯验,笞杀之。将死,犹曰:“吾负夫人!吾负夫人!”河间大喜,不为服,辟门召所与淫者,倮爱为荒淫。


  居一岁,所淫者衰,益厌,乃出之。召长安无赖男子,晨夜交于门,犹不慊。又为酒垆西南隅,己居楼上,微观之,凿小门,以女侍饵焉。凡来饮酒,大鼻者,少且壮者,美颜色者,善为酒戏者,皆上与合。且合且窥,恐失一男子也,犹日呻呼懵懵以为不足。积十余年,病髓竭而死…… 


  最后,柳宗元这样点评河间:“天下之士为修洁者,有如河间之始为妻妇者乎?天下之言朋友相慕望,有如河间与其夫之切密者乎?河间一自败于强暴,诚服其利,归敌其夫犹盗贼仇雠,不忍一视其面,卒计以杀之,无须臾之戚。则凡以怀爱相恋结者,得不有邪利之猾其中耶?亦足知恩之难恃矣!朋友固如此,况君臣之际,尤可畏哉!余故私自列云。”


  在《河间传》中,少女“河间”(宪宗)一点点被坏人(宦官)勾引,从羞怯的人妻,变成人尽可夫的淫妇,而且最终纵欲暴死(被弑)。


  这里有个问题:柳宗元死于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十一月,而宪宗被宦官王守澄、陈弘志弑于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正月。也就是说,在宪宗暴崩前,柳宗元已去世。那么可靠的解释只能是:在柳宗元死前,就已警告或诅咒宪宗必将被宦官所弑?


  还是回到顺宗。其被弑,以俱文珍为首的扶植宪宗皇帝即位的宦官集团难脱干系。至于宪宗(后来宪宗被弑,太子也就是后来的穆宗则是必定参与了)本人是否参与,便有些不好说了。但至少,是经过宪宗默许的。


  当年宪宗的太子之位,就是在俱文珍等人的支持下战胜有力的竞争者而获得的。如宪宗帝位不稳,那么他们也是危险的。而太上皇顺宗如果继续存在,即使他身体羸弱,对他们也是一个威胁,罗令则事件已经是个信号。在这种情况下,宦官们铤而走险,决定处死太上皇顺宗。按“辛公平上仙”里的暗示,顺宗是被匕首刺死的。谁是手刃顺宗的凶手?故事中进献匕首的身着奇异服装的人以及大将军和王臻的原型是谁?现在已无法判断。


  这样的话,唐顺宗也就成为唐代第二位被弑的皇帝(太上皇)。


  在此之前,有作为太上皇的唐玄宗被弑(见苏鹗《杜阳杂编》中隐秘记载,玄宗实为权宦李辅国害死);在此之后,则有唐宪宗(为王守澄、陈弘志所弑)、唐敬宗(为刘克明所弑)和唐宣宗(为王宗实所弑,见《东观奏记》)遇害。也就是说,唐朝的皇帝中,四分之一是死于宦官之手的。


  至于顺宗之死,则首开宦官杀害皇帝后在当时不被追究的恶劣先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3-9-29 23:45 | 只看该作者

  真相 ︳大明宫夜宴图



  我们从一个唐朝故事讲起:


  故事中,率先进入我们视野的是两位县尉:洪州高安县尉辛公平和吉州庐陵县尉成士廉。他们是泗州下邳人,此行奔赴长安,接受朝廷新的任命。由东而西,一路行来,至于洛阳境内时遇雨,避于洛西榆林店。


  这家客栈很简陋,只有一张床看上去还比较干净,但已被一位身着绿衣的旅客所占。店主有些势利,见辛、成二人有仆从跟随,又是官员打扮,于是进屋喊醒绿衣客,叫他腾床位。绿衣客起身回望。这时,辛公平在屋外对店主表示,这样做不合适,认定旅客的贤德与身份,不在于随从盛大与否。最后,辛公平叫绿衣客继续安歇。辛、成在旁边的屋子安顿下来。


  夜深后,他们吃起夜宵,并邀请绿衣客就座。绿衣客欣然从命。问其姓名,绿衣客自称王臻,言谈深刻,富于思辩,为辛、成所敬。酒过三巡,辛公平发出人在旅途的感叹:“都说天生万物,唯人最灵,但世事无常,每个人甚至不知道自己明天又吃什么东西!人又灵在哪呢?”


  “也许我知道。人之命运,皆为注定,比如你们前行,相继会在礠涧王家、新安赵家食宿。”王臻说。随后,他还描述到辛、成二人将要吃到的东西,“我步行,不能在白天相随二君,唯有夜会”。他又补充了一句。


  辛公平和成士廉相视,唯笑而已。因为他们不相信王臻说的话。随后大家安歇。天未亮时,辛、成二人发现王臻已不见身影。黎明时,二人也离开洛西榆林店,继续前行。后来,他们果真在礠涧王家、新安赵家食宿,吃的东西也和王臻描述的一样。二人大异。在新安之夜,王臻又出现了,二人拉着他的手,称之为“圣人”。三人同行,至閿乡,王臻说:“你们当是明智之人,知道我是干什么的吗?”


  辛公平:“博才多学,当是隐遁的高士。”


  王臻:“错。实不相瞒,我是来自阴间的迎驾者。”


  “阴间的迎驾者?”辛、成二人感到一丝战栗。迎驾当然是迎接皇帝,而来自阴间的迎驾使,也就意味着他们是索皇帝之命而来的。“只有你一个人?”


  王臻继续说:“当然,不止我一个人,与我同来的还有五百骑兵和一位大将军,我只是将军的部下。”


  “他们在哪儿?”辛公平问。


  王臻:“这前后左右都是,只不过你看不到罢了。好啦,感谢二位先前的照顾,我来日在华阴县请你们吃饭。”


  天亮前,王臻又与二人告别。


  却说抵达华阴时,又已是黄昏,王臻带了丰美的酒肉而来,宴请辛、成。华阴已过,长安在望,他们夜宿灞水馆驿。


  王臻问:“大将军和我的使命是迎接皇帝‘上仙’,这实在是人间诡谲之大事。辛县尉想参观一下这场景吗?”


  辛公平自然清楚,“上仙”是皇帝驾崩的委婉说法。也就是说,王臻向他发出邀请,叫他去参观皇帝死亡的场面!故事发生到这里,令人倒吸一口凉气。


  未等辛公平回答,成士廉开口道:“为什么丢下我?我难道不可以同去参观吗?”


  “观看这样的场面,会给人带来晦气。比之于辛县尉,您的命比较薄,所以还是不去为好,这是为君着想,并非厚此薄彼。到长安后,成县尉可暂住开化坊西门王家。”王臻解释道,随后对辛公平说,“你可在灞桥之西的古槐下等我。”


  成士廉没办法。却说辛公平,此日奔向灞桥之西。将到约定地点,看到有一股旋风飞荡而去。在槐树下还未站定,又有一股阴风席卷而来,刮入林中,转眼间,一队人马出现在他面前,马上一人,正是王臻。他带辛公平拜见了大将军。


  大将军当是听到了王臻的叙说,故对辛公平赞赏有加,并嘱咐王臻:“你既然把他召来参观‘上仙’的仪式,就应尽主人之分,好好照顾他吧。”


  就这样,辛公平跟着这队奇异的人马进了长安。


 入通化门,至天门街,一位不知从哪里来的面目不清的官吏对大将军说,人马太众,可分配一下。大将军应允。于是,兵分五路,大将军带着亲近卫队,入驻颜鲁公家庙。王臻与辛公平住于西廊下,前者照顾有加,还告诉辛公平阴间与阳间授官的特点,并承诺帮助辛、成二人顺利升官。在庙里住了几天后,大将军有些不耐烦:“时间将到,不能再等。但现在皇帝周围有众神保护,不能迎接他‘上仙’,如何是好?”


  王臻想了想,出了一条计策:“可在宫里进行一次夜宴,到时候满是荤腥,众神昏昏,我们就可以行动了。”


  大将军微笑点头。布置妥当,大将军身着金甲,下令道:“戍时,兵马向皇宫齐进!”迎驾行动开始了。队伍进大明宫,入丹凤门,过含元殿,侧行进光范门,穿宣政殿,到达正在进行夜宴的场所。大将军迅速派人包围了这里,并带五十名士兵携着兵器入殿。


  夜宴之上,烛火沉沉,优伶歌舞,一如木偶。


  在阴郁的气氛中,御座上坐着皇帝。三更过后,夜宴上突然出现一个身影:此人身着绿衫黑裤,衣服上绣着红边,披着奇怪的披风,戴着有异兽造型的皮冠,上面笼了一层红纱,打扮阴森可怖。他手持把一尺多长的雪亮的金匕首,如宦官一样拉长声音喊道:“时辰已到!”


  说罢,这位身穿奇怪服装的人捧着匕首,凝望着皇帝,一步一步登上玉阶……


  这样的镜头本身就令人不寒而栗。


  来到御座旁,他跪下献上匕首。宴会大乱!皇帝望着眼前的金匕首,感到一阵晕眩,这时音乐骤停。拥上来一些人,把皇帝扶入西阁。但许久都没出来。这时,大将军说:“时辰不可拖,何不现在就迎接陛下‘上仙’?”


  西阁里一片黑暗。过了一会儿,传出声音:“给陛下洗完身子了吗?洗完后即可上路!”


  随后是洗浴之声。五更天,皇帝登上玉舆,被送出西阁。见到皇帝后,大将军只是施了一礼,而未跪拜:“人间劳苦,世事多艰,为天子者,日理万机,且深居宫廷,色欲纷扰,往往受惑,你那清洁纯真之心还有吗?”


  皇帝回答:“心非金石,看到诱惑,谁能不乱?但现在已舍弃人世,释然了。”


  大将军大笑。那是对皇帝的嘲笑。玉舆出宫,宫人以及诸妃,一边呜咽流泪,一边“抆血捧舆”,即擦着血迹,拉着玉辇,不忍其离去。这是一个关键的描写,血迹斑斑,可见皇帝并非正常死亡。在大将军的带领下,人们簇拥着皇帝的亡灵穿过宣政殿,迅速如疾风迅雷,飘然而去。


  目睹了整个皇帝“上仙”场景的辛公平已仿若痴人。


  王臻把他送到一个地方,说:“这是开化坊王家,成县尉住在这里。迎皇帝‘上仙’仪式已结束,你不能再跟着了。回去后,为我多谢成县尉。”说罢,王臻扬鞭而去,慢慢消失不见。


  辛公平回身叩门,开门的果然是成士廉。但他所看到的场景,却不敢告诉成。几个月后,辛公平听到朝廷公布的皇帝驾崩的消息(这一点很奇怪,也就是说作者在暗示:皇帝实际上早已被杀,但消息在几个月后才由朝廷发布)。转年,他被任命为扬州江都县簿,成士廉被任命为兖州瑕丘县丞,应了当初王臻答应帮助他们晋级之言。


  现在我们可以说了,上面的故事,出于中唐李复言所著《续玄怪录》里的“辛公平上仙”。这是我们所能看到的唐代志怪笔记里最隐秘的一篇。不妨回放一下原文中的段落:
  
  ……门吏皆立拜宣政殿下,马兵三百,余人步,将军金甲仗钺来,立于所宴殿下,五十人从卒环殿露兵,若备非常者。殿上歌舞方欢,俳优赞咏,灯烛荧煌,丝竹并作。俄而三更四点,有一人多髯而长,碧衫皂袴,以红为褾,又以紫縠画虹蜺为帔,结于两肩右腋之间,垂两端于背,冠皮冠,非虎非豹,饰以红罽,其状可畏。忽不知其所来,执金匕首,长尺余,拱于将军之前,延声曰:“时到矣!”将军顰眉揖之,唯而走,自西厢历阶而上,当御座后,跪以献上。既而左右纷纭。上头眩,音乐骤散,扶入西阁,久之未出。将军曰:“升云之期,难违顷刻,上既命驾,何不遂行?”对曰:“上澡身否?然,可即路。”遽闻具浴之声。五更,上御碧玉舆,青衣士六,衣上皆画龙凤,肩舁下殿。将军揖:“介胄之士无拜。”因慰问:“以人间纷挐,万机劳苦,淫声荡耳,妖色惑心,清真之怀,得复存否?”上曰:“心非金石,见之能无少乱?今已舍离,固亦释然。”将军笑之,逐步从环殿引翼而出。自内阁及诸门吏,莫不呜咽。群辞,或抆血捧舆,不忍去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3-9-29 23:42 | 只看该作者


  前面我们说过,武元衡在藩镇割据的问题上是不做妥协的。当时爆发了“浙西之乱”。平定后,他又在同僚御史中丞裴度的支持下,谋划削平强藩淮西吴元济和山东李师道。在这种背景下,终于爆发了元和十年的刺杀。


  武元衡被刺杀时,另一拨刺客已堵住从通化坊府邸出来的裴度。


  由于偶然的原因,裴度逃过一劫:“……明年夏六月,东平帅李师道包藏不轨,畏朝廷忠臣,有贼杀宰辅意,密遣人由京师靖安东门禁街候相国武元衡,仍暗中传声大呼云:‘往驿坊,取中丞裴某头!’是时京师始重扬州毡帽,前一日,广陵帅献公新样者一枚,公玩而服之,将朝,烛下既栉,及取其盖张焉。导马出坊之东门,贼奄至,唱杀甚厉。贼遂挥刀中帽,坠马。贼为公已丧元矣,掠地求其坠颇急。骖乘王义遽回鞚,以身蔽公。贼知公全,再以刀击义,断臂且死。度赖帽子顶厚,经刀处,微伤如线数寸,旬余如平常。及升台衮,讨淮西,立大勋,出入六朝,登庸授钺,门馆僚吏,云布四方,其始终遐永也如此。”这是唐人笔记《续定命录》中的一段记载,道出其侥幸脱险的原由。


  与高大的武元衡不同,裴度的个头很矮,长得又其貌不扬,刚入仕途时总被人欺辱。有一次,裴度在曲江饮宴,又受了十多个禁军军官的气,于是派人向好友尚书胡证求救。胡证身材彪悍,不怒自威,得报后,突门而入,诸军官失色。胡证与诸军官拼酒,先是按军官们设定的酒令,一次一杯,几轮过后,面不改色。随后,胡证对众军官说:“现在按我的酒令,输一次喝三杯!”很快就把那十几个军官喝倒。众军官知道遇见厉害的主儿了,一起拜倒在地,胡证则大声怒喝:“尔等鼠辈,安敢欺负裴度!”


  后来,裴度官越做越大,武元衡被刺时已做到御史中丞。别看他身材矮小,但内心坚毅,对藩镇态度强硬,深为李师道、吴元济等人所恨。故此,武元衡之外,李师道把裴度也列入刺杀名单。


  裴度的宅子在通化坊,这个坊区紧邻朱雀大街,而且离朱雀门很近。当时,裴度出通化坊东门,刚转上朱雀大街,就被刺客堵住。这个地点离皇城非常近,由此可见刺客之大胆。刺客以剑刺骑马的裴度,第一剑断其靴带,第二剑刺中后背,第三剑砍到脑袋上,裴度堕马,滚到旁边的沟里。刺客又跳过去,欲斩裴度首级,被裴度随从王义拼死抱住。刺客砍断王义的手,又将其刺死。裴度已经掉到了沟里,刺客也就没有再查看,他们认为其必死无疑,因为最后一剑着实砍在了头上。


  但他们想错了。


  裴度虽头部中剑,但伤口不是很深。为什么?上朝出门前,他梳完头,随手戴上朋友前一天赠送的扬州毡帽。这种帽子比较厚,正是它保护了这位唐朝未来宰相的性命。自此以后,扬州毡帽畅销长安,因为被认为能给人带来好运气。


  裴度的侥幸脱险对跋扈的藩镇来说是一个灾难。


  在武元衡被刺三天后,宪宗皇帝以裴度为新宰相,继续对藩镇用兵。此前,有大臣向皇帝建议罢免裴度的官职,安抚李师道和吴元济。宪宗大怒,道:“若罢免裴度,使贼人奸计得逞,朝廷威信何在?我用裴度一人,足以袭破此二贼!”


  裴度任宰相后,以削平山东和淮西的藩镇割据为己任。此时,公开反叛的是淮西镇。武元衡被刺前一年,淮西节度使吴少诚病死,其子吴元济秘不发丧,欲继承节度使之位。这种情况在当时很常见,结果往往是朝廷妥协,追加一个任命。但宪宗皇帝拒绝了这样的要求。吴元济遂叛。


  武元衡被刺后,长安继续对淮西用兵,但从元和九年到十二年,四年间无法决胜吴元济,朝廷的财政也渐渐吃紧了。朝廷中的一些大臣有罢兵的想法。这时候,裴度出班请命,要亲自督战。


  唐宪宗问:“你真的能为我出征吗?”


  裴度流泪拜倒,说:“武相元衡已殉国两年,今山东、淮西两贼仍未平灭,为臣日夜忐忑,今必为陛下出征,誓不与贼共存!”


  宪宗动容,当即命裴度为淮西宣慰招讨处置使。元和十二年八月,裴度赴淮西,指挥战斗,军威亦振。当时,朝廷的每支军队都有宦官任监军,士兵进退都听监军的,将领做不了主。裴度到后,将所有的宦官都轰了回去,把权力下放到将领那里,如此一来,谁人敢不用命?所以在此后的战役里,连战连捷。冬十月十一日,在裴度调度下,大将李愬雪夜袭蔡州,生擒了吴元济。


  又过了一年,秋高气爽之日,朝廷又开始对盘踞在山东的李师道用兵。


  李师道虽善于进行恐怖活动,但本身没什么谋略,真要对阵作战,他就含糊了。而且,吴元济被诛后,对他震动不小,在这种情况下,他上表向朝廷谢罪,割让三州,并以长子为人质,留于长安。但他很快又改变了主意。出现这种变化,跟他身边的两个女婢有关。这就有点意思了。


  按史上记载,李师道无谋,计策多出于身边的女婢。没看错,确实是婢女。这俩丫鬟分别叫蒲大姊、袁七娘,她们得知师道向朝廷服软后,说出了这样一番话:“自您祖父以来,我们一直占据着山东十二州,怎能轻易割给朝廷?况且我们有很多军队,可以跟朝廷打一架,若胜不了,再行议和也不晚哦!”师道一听,觉得很有道理,就高兴地答应了。


  朝廷此时已派武宁、宣武、义成、横海、魏博五镇(这段时间还比较老实)节度使率军合围山东。中唐藩镇,最善战的莫过魏博军(又称“天雄军”,与徐州的“武宁军”,为当时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与魏博军交锋的是李师道的部将刘悟。一战即溃。当时,李师道坐镇郓州,逼刘悟进军,后者遂反水,回师手刃李师道。时间是元和十四年春二月。


  刘悟这一剑,是不是冥冥中对武元衡的一个交代?


  杀武元衡的刺客是隐蔽在树上的(由此也可看出他们轻功了得),所以事件爆发后,长安的重臣们把庭院里的树都砍了,并波及皇宫。也就是从这时起,一直到清朝,宫廷要地不再种树,这是明清两代太和殿光秃秃的原因所在。不过,在当时,无论怎么提防,也有疏忽的时候,比如白居易的族弟、宣宗时的宰相白敏中就曾遇险。白敏中府邸的大树也砍了,但却漏了永宁坊私人别墅里的树。这白敏中又有一个习惯,喜欢在那里幽居。不成想,庭中大树上还就真的栖息着一名刺客。幸好开门后,白敏中所养爱犬“花鹊”闻到有生人气味,连续地吠叫,提醒了白敏中。刺客被迫跳下树来,慑于白敏中的威严,伏地而降。


  相比之下,武元衡的遭遇是如此地令人悲伤。


  多年后,武元衡的朋友中,有个叫王潜的,任江陵镇守使,其部下许琛,一夕暴死又复活,声称自己被抓到阴间的“鸦鸣国”,在那里偶遇了一个身材高大的紫衣人,后者托许琛给王潜带话,说自己生活困顿,身上快没钱了。


  按许琛的描述,他当时来到一个叫“鸦鸣国”的地方。国中有千万株高大的古槐,乌鸦不断地鸣叫,四周幽暗阴森,“门内气黯惨,如人间黄昏已后,兼无城壁屋宇,唯有古槐万万株,树上群鸦鸣噪,咫尺不闻人声”。后进了一座城,在府衙里,发现官员身边坐着一个紫衣人,身材高大,头上包着棉布,好像受了伤。经官员审问,发现抓错了许琛,便放他回人间,临走时,许琛被紫衣人拉住,后者说:你回去看见镇守使王潜,就说我需要用钱,请他一定再给我五万张纸钱……


  王潜听后,潸然泪下,说:“那紫衣人定是元和十年被刺的故友武相国啊!”


  唯一让武元衡欣慰的是,他的情人、皇帝和同事都还不错。他死后,成都的女诗人弄起“薛涛笺”;皇帝没有动摇,继续执行了他的政策;而他的同事裴度,连续平灭了强藩,为他报了大仇。作为中唐大臣,裴度历经六朝,皆为重臣。晚年退居洛阳,购置别墅,筑山修亭,遍植花木,取名“绿野堂”,与白居易、刘禹锡等人终日宴饮放歌。


  唐文宗开成四年(公元839年)春,裴度似乎也听到了乌鸦的叫声,那是他的老友武元衡在“鸦鸣国”的召唤吗?没有多久,一代名相便去世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猫坛客服秋
在线咨询
客服热线
13609933592|09916641055
猫的微信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新疆的猫、和田玉、论坛 ( 新ICP备19000534号-2 )

新公网安备 65010602000597号

GMT+8, 2025-5-21 01:27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