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轩窗,正梳妆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如果我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见到美女卫子夫,一头秀发在孤家的面前撩来撩去,当然会“悦之,遂纳于宫中”。如果我再堕落一点,不幸做了陈后主,爱上了妖精张丽华,即便失去江山,为她那一头青丝,赋赋诗作作词,一生足矣。
如果我是草民也不打紧。皇宫贵胄的女子,发髻用宝钿花钗来装饰,什么发簪、华胜、步摇、发钗、发钿,珍贵得紧。我的女子戴荆钗又何妨,钗上插几朵山花,系上喜儿妹妹爱煞的二尺红头绳,能与拙荆相携,亦是一世欢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这是苏轼写给亡妻王弗的诗。想来,王弗在梳妆时,常常会柔声地问夫君苏子,画眉深浅入时无? 苏子也曾有给王弗画眉梳发的缱绻情深,只可惜恩爱夫妻终未共生死同白头。
《施注苏诗》里说,苏轼的好友王巩被贬岭南,妾叶柔跟随前往,三年后王巩被召回,旧友重逢,苏轼问叶柔:“广南风土应是不好?” 叶柔回答:“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子听后感慨不已。《古今情海》里记述的尽是王弗、叶柔这般柔情似水又心如磐石的宋朝女子。
而有明一代,总感觉宫闱是历朝最黑暗的。比如宫女郭爱,在给明宣宗殉葬前写给父母的《绝命辞》:“修短有数兮,不足较也。
生而如梦兮,死者觉也。
先吾亲而归兮,惭予之失孝也。
心凄凄而不能已兮,是则可悼也。”
所以,后来明熹宗的乳母客氏,这恶毒的奶妈,四十岁了,每天让一群宫女手持梳具环侍左右,轮流用口中津液把梳子沾湿为她梳发,也就不足为怪了。
很感佩的女人,是剃除一头青丝以答君心。《辍耕录》记载,元初重臣平章阔阔歹和侧室高丽氏感情甚笃,后来平章去世,正室的儿子朵儿赤要把她收房,高丽氏立誓不从,朵儿赤给丞相伯颜送礼,得到了命高丽氏嫁给他的 “恩旨”。高丽氏不从,当天夜里翻墙逃走,到一座庵里剃发当了尼姑。伯颜得知后大怒,派人抓回,严刑拷打,都事刘正卿求情:“谁没妻子,谁又见得能和妻子相守到死,现在有这样守节的人,真是幸事,怎能治罪?” 受尽凌辱的高丽氏,终得以为亡夫守节。宁愿抛却宝马轻裘,选择削发出家,还是因为一个情字。
富贵恩宠如浮云,但聪明如杨贵妃者,能将颓势挽回。在第二次被唐明皇逐出宫时,她对传话的太监说:“妾罪合万死,衣服之外,皆圣恩所赐。唯发肤是父母所生。今当即死,无以谢上。” 说完铰下一缕青丝,让太监转交老皇帝。明皇睹发思人,心恸不已,结局自然是这对老少配和好如初。可惜马嵬坡下,帝王的爱在江山面前最终还是苍白了。
我初中时,情愫暗生,孤恋徐家小妹。原因在于某次,有机会目睹她家经几代布衣钗裙传下来的一支银簪,眼前一亮。它应是见证了百多年来的战乱流年中,寒门几位女子或幸福或辛酸的往事,纵然寒酸,亦视为珍宝,千金不易。
另一句妙词是陆游的《钗头凤》:“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离愁别绪,柔肠百转,感念中别有一番情愫。青丝无系,花瓣委地,谢去了的岂止是人生无常。赶紧爱她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