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飘在和田系列(十二)(随时更新)
端午节就要到了,时间过的真快啊,2011年过了一半了!
这几天有点小郁闷,跟维族朋友为了料子价钱的事儿聊的不太投机。
起因是他们买了些料子,让LZ看价钱,LZ把人家几千买的看到了几百到一千多(其实心里只看到几百,说一千多是照顾对方情绪),人家说LZ眼睛不好。
关于“眼睛不好”的问题,在巴扎的交易中,买家的出价如果明显低于卖价,往往被卖家认为是“眼睛不好”。LZ经常遇到这种事,一般都会直言反驳对方,比如对卖家说“你的眼睛才不好呢,把垃圾看的太高了”,当然,LZ只在某些卖家面前这么说,遇到实力强的卖家时,往往是低眉含笑地走开⊙﹏⊙
而面对有着合作关系的维族朋友时,LZ可以更直接地表达,比如“看不懂”某些料子,会问对方“为什么这么贵”,他们都会讲老实话,比如“这样的肉好,一直都很贵”、“这样的皮子好,喜欢的人多”、“这样的苏州好卖,过去好几次卖过”,对肉质和皮色的解释,LZ很容易理解,学的也很快;对类似“这样的好几次卖过”的解释,LZ难以理解。
从LZ开始接触籽料起,一直都认为“肉质第一”,在肉质好的前提下,颜色明快与否也很重要,其次是带不带皮子和皮色是否艳丽,这是最基础的认知,更进一步的认识是,肉质好不等于“弱光下无结构”,“玉质”高于“密度”,等等,在采购时也是以此为标准去甄别和判定具体料子的价值(=价格)。
因此,对肉质不好、结构明显、颜色泛灰的料子,LZ一向出价不高,心里总是以为“懂行的”也是这么看的。可是,维族朋友们买的大量不被LZ看中的料子(品质和价格都看不上),最后人家都挣到拍档子卖掉了。
在和田的巴扎上,很多很多品质不好的料子,比如肉松、结构明显、颜色灰闷、肉内有花有棉有水线(都是切不干净的瑕疵),仍然有人问津,出价还不低,成交价严重超出LZ的心理价位。虽说原料通过恰当的雕琢会提升其价值,但LZ凭经验可以判定,那些料子即便是加工,做出的成品也会保留不少处理不掉的瑕疵,比如肉质稀松、不打灯就有结构的料子,怎么加工也细腻不了。
在和田看到的是这样,在苏州看到的也差不多,至于在石佛寺看到的就不用说了,什么样的垃圾料都有人买,什么样的垃圾料都有人加工。
或许这就是导致籽料价格不统一的原因之一吧。
在网上看到有人说“行家们凭经验估价能八九不离十,但外行一涉此道,容易晕头转向”,对于此,LZ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目前,所谓能准确估价的“行家”,是根本不存在的,即使入行很多年,每天驻扎集散地,对很多料子的价格仍然是“看不懂”,谁要说自己看到任何一块籽料就能给出大致准确的价格范围,绝对是厚颜无耻的大忽悠。
经常买料子的人,对某些料子,主要是普品料,会有个大概的心理价位,一般是根据自己此前购买的价格和自己的客户所能承受的价格去判定,明显超出心理价位时,如果资金充裕,预期看涨,也可以购入,否则就放弃,另寻性价比合适的。而对于很多品质较好(相对较好)的料子,因为被大家看好,交易价波动幅度很大,其中的原因,主要是不同买家有着自己判定价值的理由。
在很多买家看来,品质好的料子不是“想买就有的”,可以把价格看高一些,提前购入,等价格上涨后,就会觉得是“提前捡了漏”。
在绝大多数买家看来,只要东西中意,价格稍高一些也是无所谓的,也是可以“提前购入”的,在和田的巴扎上,来上货的行内人士全是这么想的,真是聪明人的想法最能不谋而合了。
实际情况呢,稍好一点的东西,真的不是“稍看高一些”就行的,比如LZ看到3000的东西,5000能买下来就是捡漏,超出心里价位一倍到两倍买下来,可以算是正价,有时候看到的中四以下的东西,小五也买了。
当然有的人不这么想,看到5000的东西,3000也不买,如果是常年在产地驻守,还是有机会捡到这样的大漏的,但更多情况下是一无所获,最后下手的东西全是垃圾,貌似买的便宜,其实也是一种浪费,除非把结果转移给下一手买家。
可是,“提前购入”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做后盾,过去玉石行内有实力的商家并不多,即使是现在,以北京为例,开实体店从事和田玉销售的商家中,大户的比率不到10%,90%都是中小户,在这90%中,靠卖垃圾和假货去忽悠的非常多,好一点的是卖一些普品籽料,或者以俄料等山料冒充籽料销售,一般来说,凡是告诉买家“这是镯子芯加工的”,必定有假。现在好的山料也贵,很没实力的干脆直接卖假货,或者把垃圾料当好东西卖,玉友们有时间可以逛逛北京的市场,相信稍有经验的玉友一看就都知道了。
不过,从去年开始,很多有实力者入市了,详细数据是没有的,全凭切身感受。
过去来和田,带个2、30万就是老板了,现在呢,巴扎上随处可见超过10万现金的交易,还仅仅是一小块算不上精品料的交易。
来张特写
现在来和田买玉石的人很杂,貌似不懂行的也不少,说不懂行不是指对行情不熟悉,而是根本就不识货,说不识货不是说分不清料子好不好,而是根本就不认识是不是籽料或者是不是玉石。
这块是啥?大家想必都认识,可巴扎上一位貌似行内人士的老者却不认识,还问卖家这是不是和田玉,卖家说不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