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花斑熊 于 2017-5-1 13:45 编辑
和田之行是多年的心愿,去年我走了苏州,镇平,东海,广州,平洲,四会,揭阳几个大点的珠宝文玩交易集散地,可单单和田一直没有成行。虽然有家庭的30岁男人,时间很多都不是自己的。虽然由于种种原因,当地的朋友建议我这段时间不要来,但抱着对玉石的热爱,3月初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在去和田路上这一天,我的心好像随着飞机飞行的高度:三万英尺就一直没有降落。
新疆真的好大,在天津室外18度,飞机经停乌鲁木齐的时候赶上北疆大雪,室外只有零下8度。然而到了和田,沙漠的炙热再一次把我拉到了夏天。和田24度。
刚到的第一感觉就是这里过检好严格,为了尊重这里的习惯,就不上照片了。
和田的标志性建筑,团结广场,打车的话,一般司机师傅都知道这里。住宿在这附近找就可以了。第一次到南疆的感觉似乎是出国了,这里汉人的比例不足10%。出门在外,安全第一。
这里便是玉龙喀什河大桥了,当地人叫做一桥。从桥上往南看是总闸口方向。能看到1,2公里外的另一座大桥。河道很宽,不时有人下去捡东西。目前还是枯水期,河水不大。从桥底下也可以穿过。
沿着桥一路向东,看到这个帽子形状的建筑,便是和田最大的桥头玉石大巴扎了。
桥下这个老大爷每天执着的挖掘,我来和田这10天,每天见到下边挖的沟在扩大。希望老天眷顾勤劳的人。
兴奋劲儿还没过,来市场来早了,新疆比北京晚2个小时,目前10点只是新疆早8点,市场还没人,只好下河试试运气。
刨了半天连个渣渣都没有。
远处发现一枚白籽!捞上来是个水石。。。被我带回来做纪念了。。不报希望了,还是去市场淘吧。
一大早安检的队伍已经排长龙了。
熙熙攘攘的人群,开始上正菜。
刚出河道的新料子,一群维族朋友挤在一起激烈的还价,原来是两枚不错的籽,左边的光白玩料,右边的红皮是作料,不过右边的毛病有点多,价格没看到,放弃。
一块500来克拳头大高青白料,一头带死僵,肉非常好。第一天看到了很是喜欢,试着还价,和阿达西本钱差距有点大(阿达西在维语中是“朋友”的意思)。这个籽第二天就不见了。和田就是这样,好料只要不贵的离谱,都会很快不见。有些自己认为贵的离谱的料往往也会卖掉,但回头想想,型加点分,肉加点分,皮色加点分,也就慢慢不觉得离谱了。
这块料本钱小五,肉质舒服到不行,缺点是不白。基本算是玩料。也是一闪即过。
下边给大家看两块有趣的料子。
何来有趣呢?这两块是巴扎上比较典型的讲解“什么是水线”的标本。大家可以想象:在和田玉水线形成的时候,(地下高温高压作用下)已经凝固的和田玉山料被强行挤压扭曲,又融合。这块青花的层次明明是斑马纹,却被大自然拧巴了一下。而中间的断层位置就是水线了。水线在重新结晶凝固后,晶体的排列是和周围不同的,就会有我们肉眼可见的细线了,拿青花料做教材是为更典型,方便新玉友理解。如果拿白玉讲解既难拍图,又不易说明白。所以才有那句话:“选择永远比努力更重要”。
一块很艳丽的带翠籽料。籽料带翠这几年也是价格频频走高。我觉得和青海翠拉高价格不无关系,下图是我在南阳石佛寺市场拍的青海翠镯,像类似这种成色完美手镯,价格起码大5甚至于六位数。
物以稀为贵,这种高端翠镯好看的确实量比较少。
铅笔皮籽切出来有这么白的真不多,不过这块记得肉质欠些,这种皮目前还没看到怎么利用的好典范,似乎皮得减分。
巴扎的美食不得不提,来新疆的朋友想必也一定不会错过,这个酸奶是很推荐的。我在群里发图的时候,新疆的朋友还诅咒我说一定会拉肚子。不过这酸奶真的是浓郁地道,配上蜂蜜和杏肉,这酸爽。
2块钱一个的烤包子,肉足味美,经济实惠。
哈密瓜大又甜,这个小巴郎左手还拿着我送给他的煮鸡蛋,笑的很开心。
出门在外看到小孩子就会想起自己家的娃。不由自主的喜欢给他们拍照。
巴扎上这个卖骆驼奶的老大爷不知道从哪里学的汉语,每天吆喝的时候,总是中气充沛,像唱歌一样。充满激情
对生活有热情的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无论贫富,无论何时何地,快乐永远伴随着他们。
扯得有点远,继续说吃的。
新疆的烤羊肉自不必说。只管甩开腮帮子,撩开后槽牙。只有一个字:啃!
和田的夜市不单东西好吃,夜景也是很美的。来和田的朋友们不妨来坐坐。图上的烤鹅蛋口味有点重,偶尔吃一个很补!
巴扎上这家专门卖黑青,沙枣青籽的,我早晨翻了个遍,只有这个籽肉质算得上达标。但侧面串的石英和绺裂也是麻烦,几番试探价格后,得出的结论是,不值得赌,即便出手镯,价格也没空间了。
这枚大青籽有4,5公斤的样子,形状是规整的方墩型,肉也算得上非常细腻了,一端带一点翠色,一个角有棉。裂虽不少,好在型非常规整,凭经验判断是出手镯的好材料,不过群友觉得色度灰闷了一点,最终放弃了。
一块白玉籽有近百克。白度肉质到位,一端有僵,是个不错的作料,几番讨价还价,拿下,正面的皮色像把AK47。
一块皮肉双熟的小方墩子,接近玩料,高高青白。黑皮老气,像这种老熟的料子见到真是爱不释手。
沿着河床往上游方向大概12公里,就是总闸口了。这里是下午市场,一多半摊位是上午桥头巴扎过来的,一少半是新面孔,感觉总体上成交气氛比上午桥头要好一些,下午收摊前,偶尔能收到一些性价比高的料子。
图上这些挂件籽和小籽基本都是在总闸口收的。右下角的大籽是在玛丽艳乡收的,也就是下游的老料场。
玛丽艳的小巴扎不大,就十几个摊位。这里以出产皮色料闻名。这块140来克的作料猛一看皮色有点艳,但细看各种特征都是对的,侧面带水返沙的戈壁特征,足见这是块饱经沧桑的石头。这块还没有经过维族朋友的拍卖,就被我截了下来。
这块天然挂坠水滴第一次在总闸口见到的时候价还不离谱感觉克千多点可以拿到了,算一下这样的红皮细白肉价格还是可以的。当我犹豫准备吊一吊,第二天在桥头再次见到却换了主人,本钱也一下子奔克2000了。再也下不去手了。
一块50多克的饱满心形籽,背面惨了点,心碎。。。好在几百元怎么玩都不贵,干净细肉比例很高。做活玩原石都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