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猫

楼主: 花斑熊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万物化妖,百鬼夜行 —— 《唐朝的黑夜》

[复制链接]
201
 楼主| 发表于 2013-2-25 13:49 | 只看该作者
豆豆娘 发表于 2013-2-25 13:46
忍不了了,网上订了2、3
你们都是名磨儿

豆姐,其实一 也不全,都是新浪读书和百度里搜的,差了几乎一半内容,没有全本啊。 {:soso_e1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2
发表于 2013-2-25 13:50 | 只看该作者
花斑熊 发表于 2013-2-25 13:49
豆姐,其实一 也不全,都是新浪读书和百度里搜的,差了几乎一半内容,没有全本啊。

我是说书,我直接在卓越上订了。磨不过你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3
发表于 2013-2-25 13:54 | 只看该作者
豆豆娘 发表于 2013-2-25 13:50
我是说书,我直接在卓越上订了。磨不过你们。

一共几本 {:soso_e1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4
发表于 2013-2-25 13:55 | 只看该作者
豆豆娘 发表于 2013-2-25 13:46
忍不了了,网上订了2、3
你们都是名磨儿

等你买了 把剩下的补全了发上来{:soso_e1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5
 楼主| 发表于 2013-2-25 14:02 | 只看该作者
驴牙医 发表于 2013-2-25 13:54
一共几本

   一共三本,我是按书的目录发的,但有网上没有的段落,就没法出来。  真有打字快的朋友就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6
 楼主| 发表于 2013-2-25 14:03 | 只看该作者
豆豆娘 发表于 2013-2-25 13:50
我是说书,我直接在卓越上订了。磨不过你们。

  是啊,网上的都不全,几乎比实体书少一半故事,好几个吓人的都没有,遗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7
发表于 2013-2-25 19:00 | 只看该作者
这么好的帖子必须顶,慢慢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8
发表于 2013-2-26 09:42 | 只看该作者
顶起来嘻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发表于 2013-2-27 10:33 | 只看该作者
再顶起     等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0
 楼主| 发表于 2013-2-27 10:52 | 只看该作者
woworuirui 发表于 2013-2-27 10:33
再顶起     等续。

  wu兄好,网上三本书全是不完整的,这差不多就算搜集齐了,我会再找,尽量补全。  我打字速度也就一分钟几个,就不敢搞啥手打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发表于 2013-2-27 10:52 | 只看该作者
好书 可惜读书的人不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2
发表于 2013-2-27 20:40 | 只看该作者
兄   辛苦了    意犹未尽啊 。网上再寻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3
发表于 2013-2-28 13:23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12:}{:soso_e19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4
发表于 2013-3-1 19:25 | 只看该作者
这帖子不错,俺刚回来就发现楼主改邪归正了,留个脚印等下吃完饭再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楼主| 发表于 2013-3-3 00:43 | 只看该作者
南山 发表于 2013-3-1 19:25
这帖子不错,俺刚回来就发现楼主改邪归正了,留个脚印等下吃完饭再看。

   要不,我再改回来?  {:soso_e1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6
 楼主| 发表于 2013-3-3 00: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花斑熊 于 2013-3-3 01:06 编辑


    地狱变


  唐朝时,除了武宗皇帝于会昌年间一度灭佛外,其余时期佛教都非常盛行。作为佛画技术特别发达的时代,唐朝时的很多着名画家本身也是佛教画家,比如阎立本、吴道子、王维、卢楞伽等人,至于周昉、张萱、韩干、张璪等以画仕女、骏马、松石着称的大家,也经常在寺院里作佛画。



    当时,佛画呈现出世俗化的特点,比如寺院中的释梵天女,就是着名歌妓小小的写(百度)真。说到佛画,主要包括卷画和壁画,其中又以壁画为主。段成式本人即信奉佛教,在长安为官时,游遍各寺院,与寺院里的高僧关系甚佳。在《酉阳杂俎》中,他记述了长安诸寺壁画的情况,所留资料特别之珍贵。此外还披露了不少隐秘的故事,其中一则被尘封在历史深处的隐秘旧闻是:着名画家吴道子,招募刺客刺杀年轻有为的新锐画家皇甫轸的事件:


  常乐坊赵景公寺,隋开皇三年置,本曰弘善寺,十八年改焉。南中三门里东壁上,吴道玄白画《地狱变》,笔力劲怒,变状阴怪,睹之不觉毛戴,吴画中得意处。又,宣阳坊净域寺,本太穆皇后宅。寺僧云:“三阶院门外,是神尧皇帝射孔雀处。禅院门内外,《游目记》云王昭隐画。门西里面和修吉龙王,有灵。门内之西,火目药叉及北方天王,甚奇猛。门东里面贤门也,野叉部落。鬼首上蟠蛇,汗烟可惧。东廊,树石险怪,高僧亦怪。西廊,万寿菩萨。院门里面南壁,皇甫轸画鬼神及雕形,势若脱。轸与吴道玄同时,吴以其艺逼己,募人杀之。



   按照段成式只言片语的记载,我们可以试着推测一下这个故事:


   这一天午后,吴道子老师正在长安最大的红灯区平康坊的一个酒楼喝酒。平康坊是长安歌妓聚集的地方,坊内有名寺菩提寺,据说是吴道子留下画壁最多的寺院:食堂前东壁上画有《色偈变》和《礼骨仙人图》,画技精湛,“天衣飞扬,满壁风动”;佛殿内槽后壁上,画有《消灾经》,树石古险,令人称奇;佛殿内槽东壁上,画的则是《维摩变》,亦不落俗套。这座寺院之所以吸引吴道子,一是因为它坐落在平康坊,附近多娱乐场所;二是因为这里的主持深知吴道子的嗜好,总是在两廊下陈列美酒百坛,以吸引其到来。但值得一提的是,平康坊菩提寺内虽然留下吴道子的画迹最多,但是却没留下其一生中最杰出的作品。


 吴道子最杰出的作品正在平康坊的这家酒楼上悄然地酝酿,只是吴本人并不知晓。此时,他对面坐的是自己的徒弟王耐儿。在此之前,好不容易寻着吴道子的王耐儿说:“不是弟子着急,是宁王着急。前几天宁王到常乐坊赵景公寺看您创作的进展,发现壁上空无一笔。而三天后,宁王是要陪皇帝陛下参观该寺的。”


 “我心中自是有数……”半醉中的吴道子心中暗自嘀咕,这几天光在平康坊买醉,一时竟忘记了宁王令其作画的事儿。


 “另外,有件事不得不跟您说一下,由于这几天都找不到,宁王很是着急,所以已经邀请皇甫轸在西壁上另作《地狱变》……”王耐儿道。


 “皇甫轸?!”这下吴道子的酒全醒了,他彻底想起来了:半个月前,绘画爱好者、皇帝的哥哥——宁王,确实亲口跟他交代过此事,要他在常乐坊赵景公寺南中三门的东壁上绘一幅《地狱变》,不过当时并没说皇帝要参观。现在,听徒弟说又请来了皇甫轸与他同绘《地狱变》,这实在叫人烦恼。这个皇甫轸他是知道的,是长安最近冒出的画坛新星,由于技艺精湛,年轻且帅,很是具有人气,甚至有人预言:不出几年,此子当为领一代风骚者。


   吴道子自言自语地说:“三天后?时间似还可待……”


   王耐儿吃惊地望着吴道子。他自是知道,《地狱变》为佛教题材,画面内容为厉鬼诸魔、刀山火海,以警示人们在生前积德向善,否则死后当下地狱,受尽折磨,该题材鬼怪形状诸多,展现的是地狱阴森恐怖的场景,所以甚为难画,即使是有经验的画师,从构思、起稿、勾描,再到上色、完工,至少也需要十来天的时间,而吴道子只说三日后能完工,莫不是在说醉话?


  我们只说吴道子。转天晚上,他坐在赵景公寺南中三门东壁旁的禅房里,陷入了巨大的迷思中。赵景公寺在当时算不上是长安名顶级的寺院,大约只排在中游位置吧,在吴道子到来前,关于该寺最有名的新闻是:其寺前街有一古井,俗称八角井,其水甚甜。唐中宗年间,安乐公主路过于此,叫侍女以金碗于该井取水,碗坠而不出,一个多月后,竟现于长安城外的渭河。据说后来到了唐宪宗元和年间,又发生过一件这样的事。为了使寺院能够上水平,得到香客们的光顾,主持花重金请来了吴道子为其画壁。


  但是,自从昨天下午奔回赵景公寺到现在,一天半过去了,吴老师站在东壁面前,感到灵感枯竭,竟然一笔也没画出来。这让一直守侯在身边的徒弟王耐儿以及负责上色的画工们感到十分奇怪,往日吴道子可不是这样的:不久前,吴道子在崇仁坊资圣寺,于深夜秉烛醉画《维摩变》,一夜而成,震惊长安。可是现在呢,师父似乎光在壁下愣神了。白天的时候,吴道子听到西壁一侧,人声喧闹,知道那皇甫轸正在作画,他本想过去看看,但双脚最终还是被一种强烈的自尊和嫉妒束缚住。


   午餐时,一身白衣的皇甫轸前来拜见,面对年轻的皇甫,身着黑袍的吴道子、连鬓胡子的吴道子第一次感觉自己老了。这一年他整整五十岁了。说起皇甫轸,他出身寒微,但极富绘画天分,又肯下功夫,所以上升势头很快,其成名作是一年前绘于宣阳坊净域寺南壁上的《鬼神图》,他画的鬼神甚为逼真,“势若脱壁”,引得众贵族和香客参观,帮助该寺挣得大量施舍的金银。在此之前,该寺因有蛇妖作祟的消息已使得其香火很是冷清了。皇甫轸在该寺作画后,使得其香火重新旺盛起来。在此之前,长安各寺院的竞争已经达到白热化程度。京西持国寺为了招引香火,声称他们砍伐寺前槐树时发现奇事,每一片木头上都有一名佛教天王的形像。尽管人们指责是假新闻,但该寺还是火了一把。


  与卷画比起来,吴道子还是更爱于寺院作壁画的,面对偌大的墙壁,信笔而就,无拘无束。他往往往不打底稿,一气呵成。每逢此时,观者如云,成为长安盛事。几年下来,从洛阳到长安,众多名寺中都留下了吴体画迹,计作壁画三百余面。但现在,他感到一种危机。事实上,两个月前,在光宅坊光宅寺的曼殊院作画《变形三魔女》时,他就觉得有些力不从心了。当时,皇甫轸在菩提寺刚画完一面《净土变》,引起很大轰动,平康坊的歌妓纷纷停业而拥向菩提寺,为得是一睹帅气的皇甫才子和他绝佳的作品。这样的场景在长安还是第一次。得到这个消息时,吴道子很是伤感。而现在,年轻且才华横溢的皇甫轸就在寺院的西壁作画,与他同寺PK,爱穿白衣的皇甫后生仿佛一堵风动的墙壁,压得吴道子喘不过气来……他的脑海中,突然间闪过一个刺客的形象。


 我们都知道,唐朝开元时期的大画家吴道子无所不精,尤其以画神鬼佛怪着称。早些年间他的生活是很不如意的:幼时丧失父,生活贫寒,曾在洛阳跟书法家张旭、贺知章学狂草,半途而废。学书法不成,改学绘画。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次改行是非常正确的。几年过后,他画技已精,但仍无名声。加上仕途渺茫,依旧搞得吴道子很郁闷。正在这时候,一位朋友给他出主意:何不去长安碰碰运气?


 “去长安?”吴道子迷惑地问。


 “是啊,你没听说过吗,文艺青年要想成名,都得去长安混!”朋友告诉他。


 在吴道子决定招募刺客刺杀后生皇甫轸时,是否想到了当年的自己呢?每个人都有年轻的时候!当年吴道子来到了长安后,果不其然,没两年便名满京师了,与仕女画第一高手张萱并称长安画坛的双子星座。如果说张萱为人谦和,对于贵族妇女绘画的要求每每必应;那么成名后的吴道子就比较傲慢了,他要的出场费很高,他觉得这是对他早年困顿生活的回报,而且从不肯轻易为当朝大臣作画,以致气跑了几位宰相,甚至包括张九龄这样的角色。


 我们回到赵景公寺。在第三天,吴道子面对墙壁,依旧无从入笔。在他茫然之际得到了刺客得手的消息,他一时间不知道干了些什么,一种深深的永远也无法消除的罪恶感像魔鬼的影子一样笼罩了他。这天晚上,他在月光下一次次地问自己,他不是要画《地狱变》吗,而这一题材不正是劝人向善以免死后下地狱而遭受煎熬吗?可他又做了些什么?刺客那边传来的消息是:皇甫轸是在长安城外的曲江参加一个夜宴时被刺于夏夜的花丛中的。吴道子仿佛看到皇甫轸白衣溅血,那血渐渐地与夜晚的芙蓉花色融为一体,那么艳丽……吴道子狂叫一声,响彻幽深的赵景公寺。


   转天上午,玄宗皇帝就要和他的哥哥宁王游览该寺了。而正是在前一天晚上,在悔恨的心情下,吴道子画出了他绘画生涯中最重要也是最杰出的作品:《地狱变》。一百多年后,段成式参观赵景公寺亲睹该作品,感慨不已,留句如下:“惨淡十堵内,吴生纵狂迹!风云将逼人,鬼神如脱壁……”  吴道子的《地狱变》并未上色,而只是白描勾勒的作品,现在我们已经无法得知画面究竟是怎样的了,但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事实,想像画面上的地狱厉鬼的形貌和被厉鬼锁拿的新死之人的表情:玄宗皇帝和他的哥哥宁王观看完《地狱变》后,均惊恐不已,寒毛倒竖,很快即离开该寺。随后,赵景公寺迎来了它的辉煌时代:因这《地狱变》,使得前来烧香施舍的长安士民络绎不绝,他们在吴道子的画中晓得了地狱之可怕,前来施舍金钱为的是死后不坠入这恐怖的幽冥遭受煎熬;而很多整日杀生的屠夫渔户,看到那壁画之后也为之改行了。


 在万众拥向常乐坊赵景公寺参观《地狱变》的时候,年过半百的吴道子一人出了长安城,脱去了他平时喜欢穿的黑袍,裸体躺在曲江边的草地上,让炽热的阳光曝晒自己身体的每一个角落——想必也包括那灵魂的角落。


 一时间,吴道子泪如雨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7
 楼主| 发表于 2013-3-3 01:10 | 只看该作者


   古代的人影
  

  
   下面这则故事是关于人的影子的——在《酉阳杂俎》中,有这样一则记载:
  
    
   宝历中,有王山人,取人本命日,五更张灯相人影,知休咎,言人影欲深,深则贵而寿。影不欲照水、照井及浴盆中,古人避影亦为此。古蠼螋、短狐、踏影蛊,皆中人影为害。
  
  
   唐朝宝历年间(公元825年至公元826年),在位的是后来被宦官谋杀的敬宗皇帝。在这段时间,帝国没发生什么太大的事情,只是新即位的少年皇帝有些问题:他性情任性暴躁,喜欢打马球、捉狐狸,夜宴淫乐,即位之初就不听大臣劝告,执意带着自己的女人去骊山温泉泡澡;即位之初,新罗王子入朝来贺;诗人白居易到苏州赴任;在徐州,有几个军官被控告造反,很快被扑杀;后来“牛李党争”的主角、《玄怪录》的作者牛僧孺担心喜怒无常的皇帝办自己,于是请求出任武昌军节度史;牛后来的对手李德裕则从镇江任上献《丹扆六箴》给皇帝,规劝皇帝别太耍宝,好好工作。


   在宝历年间,人们各自盘算着自己的事,本则故事中的王山人也是如此,他正在灯下观察人的影子。王山人是段成式的朋友,身怀异术,告诉段:在本命日(即同人生日干支相同之日),于五更天点灯观察人的影子,可以知道人的吉凶灾祸。这位老师还说:灯下人的影子越深,那么这影子的主人以后就越显贵,越长寿;相反,如果影子浅,则预示了不详之兆。所以,古人忌讳在河边、井边乃至浴盆边转悠,原因之一就是在水中照出的影子一定是很浅的。


   现在看来,有些荒诞不经,但对古人来说,这很重要。古人非常看重自己的影子,不能令其轻易显露,还有一个原因:传说蠼螋、短狐、踏影蛊这三种神秘的动物,踏到或击中人的影子身上,其人必死获得怪异之病。


   蠼螋(北方叫火夹子,无害 —— 熊注)。一种昆虫,活动神秘,并不常见。它身体狭长,带触角,尾巴上有弯刀形状的夹子,生活于潮湿或阴暗的角落,习性为昼伏夜出。古人认为,如果人的影子在在灯光或者月光下被其踏中,则特别不祥;


   短狐。即传说中的蜮,形状如龟,但只有三只脚,生活在近水中,习惯于口中含沙喷射袭击水边路过的行人,即使击中人的影子,人也得怪病。它也是成语“含沙射影”的主角;


   踏影蛊。在各种巫术中,蛊术最为恐怖和神秘。什么是蛊?蛊并非固有的物种,而是人工培育和饲养出来的一种剧毒之虫,其诞生过程如下:于黑暗的室内埋一大缸,于五月(古代的凶月),捕捉蜈蚣、蝎子、蟾蜍、蛇和蜘蛛等有毒的爬虫,将其置于缸内,然后盖上盖子,贴上封条,叫它们互相吞食、蛰咬,在整整一年后,再打开封条和盖子,往里看……而在此之前,这一年中,饲养者要每天行进秘密祈祷,使此时处于秘密状态中,不可为外人所知。当开打盖子后,会有一物飞舞着冲出,此物正是最后存活下来的那只毒虫,但此时它已经化为恐怖的蛊。关于蛊什么样子,我们都不得而知,这越发增加了其神秘性。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这蛊带有剧毒。不过,按照古人的说法,它不会伤害主人,而是非常听命于主人,帮助主人去做事,任务完成后依旧老老实实地呆在岗里。蛊为世间毒王,关于养蛊杀人的故事,早在魏晋南北朝时就有了,顾野王在其《舆地志》里这样记叙:“江南数郡有畜蛊者,主人行之以杀人,行饮食中,人不觉也。”这里所说的踏影蛊,是蛊的一种,流传于唐宋,当时民间相信,如果人的影子被它踩上,那么其人必遇凶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8
 楼主| 发表于 2013-3-3 01:13 | 只看该作者


   巫术与杂识
  

    
  《酉阳杂俎》中的内容并非完全原创,有少量是抄录于前朝的奇篇秘籍,比如本条所谈,即出自南北朝时山中道士陶弘景的秘密著作《隐诀》:
  
  
  生人发挂果树,乌鸟不敢食其实;  檐下滴菜,有毒堇,黄花及赤芥,杀人;  醉不可卧黍穰上,汗出眉发落;   妇人有娠,食干姜,令胎内消;  十月食霜菜,令人面无光;  三月不可食陈菹;  自缢死,绳主颠狂;  砧垢能蚀人履底;  古衬板作琴底,合阴阳通神;  鱼有睫,及目合,腹中自连珠,二目不同,连鳞、白鬐,腹下丹字,并杀人;   蛇以桑柴烧之,则见足出;  兽歧尾,鹿斑如豹,羊心有窍,悉害人。马夜眼,五月以后食之,杀人;  白马鞍下肉食之,伤人五藏;   乌自死,目不闭,鸭目白,乌四距,卵有八字,并杀人;  凡飞鸟投人家井中,必有物,当拔而放之;   水脉不可断,井水沸不可饮;   酒浆无影者不可饮;   蝮与青蛙,蛇中最毒,蛇怒时,毒在头尾;   凡冢井闭气,秋夏中之杀人,先以鸡毛投之,毛直下无毒,乃舞而下不可犯。当以醋数斗浇之,方可入矣。   颇梨,千岁冰所化也。   马脑,鬼血所化也。
  
  
  1.将人的头发悬挂于果树上,可以避免果实被鸟啄食。此则带有神秘色彩,不知依据是什么;


  2.檐下堇草,黄花、赤芥,毒可杀人。这没什么问题,据说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就是饮堇草汁而死的;


  3.酒醉后不能卧在黍杆垛上,否则将大汗不止,眉发尽落。此条同样带有神秘色彩;


  4.女人怀孕,不能吃干姜,否则体内的胎儿将慢慢地自行消失。此事若果为真,倒不失为一种打胎秘籍;


  5.十月吃挂霜菜,会令面色无光;


  6.三月不可食陈菹即酱菜,否则会钩起老病;


  7.若自缢而死,那么绳子的主人事后也将癫狂;


  8.砧板子的污垢可腐蚀人的鞋底;


  9.古衬板做的琴底,音律准确,上可通神;


  10.凡是具有以下特征的鱼,食后都能致人于死地:有睫毛的鱼,两眼能闭上的鱼,腹内有珠相连的鱼,两个眼睛不同的鱼,连鳞白鬐即没有鳃的鱼,肚皮处有红字的鱼;


  11.用桑树条烧蛇,可使其露出脚;


  12.尾巴分叉的动物,花斑如豹子一样的鹿,心脏有孔的羊,都是不祥之兽;


  13.按照一种说法,马是有夜眼的,因此方能于夜间奔驰,其夜眼在膝上,五月后食之则死人;


  14.白马鞍下的肉也不能吃,吃之伤五脏;


  15.死后睁着眼睛的鸟,双目是白色的鸭子,四趾鸡和有八字纹的蛋,皆不可食;


  16.假如有飞鸟自坠于井中,那么井中必有异物,当想办法放掉井中的异物。事实上,这里谈到的飞鸟自坠于井中,完全有可能是鸟在井附近活动时,别井中有毒的瘴气袭击而落;


  17.沸腾的井水不可饮,这种情况非没有,在地震前夕,往往会出现井水沸腾的先兆;


  18.酒浆无影不可饮,指的是酒体浑浊,照不出人的影子;


  19.蝮蛇与蟾蜍,毒性最强,蛇发怒时,其毒在头与尾;


  20.枯井中多有瘴气,秋夏之中,如果有人下井,往往会中其毒气。怎么试其有没有毒呢,可先将鸡毛投下,若鸡毛直下则无毒,若飘舞而下则有毒气,而不可下井。若一定要下,可以用下往井下倒醋数斗,这样才安全。后来,在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中特别记载了一则枯井杀人的故事:有人家猫掉入井中,其主人雇父子二人下井寻猫,结果二人皆死于井下。


  21.至于颇梨,即状如水晶一般的宝石,为千岁之冰所化;


  22.马脑即玛瑙,按照秘密说法,是鬼血所凝结而成。


  以上诸条不少包含着一定的生活经验,具有科学性,如井水沸腾;井中瘴气伤人等;有的则带有神秘的巫术色彩,比如以人头发驱飞鸟;用桑树枝可烧出蛇脚等。但这并不奇怪,因为中国古代本信巫,历史源源流长。从现代的眼光来看,巫术属于异端,是与科学相对立的。不过,在科学远未发达的古代,巫术却起到了现在科学的作用和影响,甚至很多艺术(包括其他学科,比如天文)直接或间接起源于巫术,如诗歌、舞蹈、绘画、音乐、雕塑,也就是说,巫术是最早的野蛮人的文化和科学。从根儿上去洞察巫术,你会发现它实际上是一种原始宗教。说到巫术,顺便说一下,古代巫术分两大类,即模仿巫术和接触巫术,具体又包括占卜术(占星术)、通灵术、炼金术、招魂术(叫魂术)、驱魔术、祛病术、祈术、咒术、谶术、蛊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9
 楼主| 发表于 2013-3-3 01:14 | 只看该作者


     弹丸奇术

  
    
  段成式有个朋友叫广升,是长安慈恩寺的僧人。据他回忆:在唐德宗贞元年间(公元785年至公元805年),四川阆州有一奇僧名叫灵鉴,此人善于以手发射泥丸。当然,不是普通的泥丸,这位和尚手中的泥丸是用以下配方制造的:


  洞庭湖岸边的沙土3斤、炭末儿3两、瓷器末儿1两、榆树皮半两、泔水2勺、紫矿(一种豆科植物,产于中国西南)2两、细沙3分、藤纸(以古藤制成的纸张)5张,渴拓汁(不知什么玩意儿)半合,将这九种原料均匀搅拌,捣上至少三千杵,然后将其制成丸状,于阴处凉干,就成功了。


  随后的故事,就跟这种暗器有关了,《酉阳杂俎》的记载是:
  
  
  慈恩寺僧广升言,贞元末,阆州僧灵鉴善弹,其弹丸方:用洞庭沙岸下土三斤,炭末三两,瓷末一两,榆皮半两,泔淀二勺,紫矿二两,细沙三分,藤纸五张,渴拓汁半合,九味和捣三千杵,齐手丸之,阴干。郑汇为刺史时,有当家名寅,读书,善饮酒,汇甚重之。后为盗,事发而死。寅尝诣灵鉴角放弹,寅指一枝节,其节目相去数十步,曰:“中之获五千。”一发而中,弹丸反射不破,至灵鉴乃陷节碎弹焉。
  

  
  说的是,唐朝时有阆州刺史名叫郑汇,他身边有个叫寅的门客,此人既好喝酒,又爱读书,还会舞枪弄棒,并长于各种暗器,深为郑汇器重。只是后来哥们儿不学好,成了黑道中人,当了强盗,最终事发而死。在寅活着的时候,在郑汇的发起下,他与灵鉴和尚进行了一次弹丸PK。


  那是唐朝的一个夏天吧,清风徐来,花叶不惊。在刺史的庭院里,朋友们闲坐着,侍女不时穿梭其间,突然有人大叫:还不比呀?!于是,寅起身来到阶前,指着几十步外的一棵松树的某段枝节,对灵鉴说:“禅师!如果我击中了,当赢你五千钱,反之亦然!”郑汇和他的朋友们表示赞同。寅说罢,从囊中取出一粒泥丸,用中指和食指相夹,甩出而击中,再看那泥丸,又反弹了回来,没有破碎。轮到灵鉴了,和尚起身,手指间夹着用特殊材料制成的泥丸,静默如偶,突然发力,宽袖飘荡,惊起树上的飞鸟。在众人诧异间,那泥丸已经中了目标,深深地碎陷于树中。


  郑汇刺史带头鼓掌。


  有人说,灵鉴手里的泥丸不是用九种材料制造的吗,怎么还碎了?看来这玩意儿不怎么样哦。不是那么回事。灵鉴的泥丸自然没问题,之所以碎于树中,只能说灵鉴发力更狠,内力更强。因为武林中人都知道,手发丸状暗器,最难的是既击中目标,又使其碎于目标中,这样的杀伤力是最强的,要想达到这种境界需要特别的功力。而灵鉴可谓高手了,泥丸击中树后,既没弹回,也没在树外破碎,而是碎嵌于硬木中。如此推测,要是击中人的脑袋呢?由此看来,比之于灵鉴,寅手头上的功夫还嫩点,虽然击中了树,但那泥丸却没什么力度,弹了回来,难怪后来没当好强盗,如果有灵鉴的功夫,逃跑时回头发射几粒,早就把官府的捕快们干掉了,也不致于最后被逮着处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楼主| 发表于 2013-3-3 01:18 | 只看该作者



     修理月球的人

  
   “天咫”中开篇讲述了一则跟月亮有关的灵异故事:
    

   大和中,郑仁本表弟,不记姓名,偿与一王秀才游嵩山,扪萝越涧,境极幽后,遂迷归路。将暮,不知所之。徙倚间,忽觉丛中鼾睡声,披榛窥之,见一人布衣,甚洁白,枕一幞物,方眠熟。即呼之,曰:“某偶入此径,迷路,君知向官道否?”其人举首略视,不应,复寝。又再三呼之,乃起坐,顾曰:“来此。”二人因就之,且问其所自。其人笑曰:“君知月乃七宝合成乎?月势如丸,其彰,日烁其凸处也。常有八万二千户修之,予即一数。”因开幞,有斤凿数事,玉屑饭两裹,授与二人曰:“分食此。虽不足长生,可一生无疾耳。”乃起二人,指一支径:“但由此,自合官道矣。”言已不见。
  

   故事讲的是唐朝大和年间,郑仁本他表弟和王秀才漫游中岳嵩山,当时河南境内的嵩山植被茂盛,俩哥们儿挑萝越涧,迷失于幽深的谷地。这时候天色将晚,两人很是害怕,正在转悠时,看见有人一身洁白,于草丛中鼾睡,于是上前问路,反复几次那人均不理睬。后来,实在没办法了,那人才起来说:“你们知道月亮是由七宝合成的吗?上面明亮的地方,是太阳照到月亮的凸处而显现的。传说有八万二千户修理起伏不平的月亮,我就是其中一户!”说着,那混身洁白的人打开包裹,里面果然有凿子、斧头什么的;又有玉屑饭,赠送给那迷路的二人:“你们吃了它,虽然不能保证长生不老,但也可以一生不得疾病哦。”说罢,给二人指了出山之路,随即消失不见了。


  不要以为这是一则荒诞不经的故事。在这里,那神秘的修月人道出了一则很重要的信息,即:月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


  我们都知道,人类最初用现代天文仪器观测月球是17世纪初的事。当时,意大利人伽利略制造了人类第一架现代天文望远镜。在观测中,他第一次发现了月球地表的起伏不平,有环形山,有洼地,有平原(即月海),在晚上我们看到月亮,它的暗处是洼地和平原;而明亮处,则是月球表面突出的地方。《酉阳杂俎》一书写于9世纪,段成式是怎么科学而准确地知道月球表面的起伏不平的呢?而且,还肯定地指出:月亮的明亮处,是太阳照在其凸显部分的结果。


  我们实在无法猜测其中的奥秘。难道段成式有一艘属于自己的月球飞机?无论如何,嵩山幽境的那个白衣人在段成式的书中神奇地出现了,然后又神秘地消失了。他打开包裹,向我们展示了用来修理月球的斧子和凿子,这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如果敞开我们的想像力,依“玉斧修月”的传说追溯,是不是可以认定在人类文明出现以前,还有过一次史前文明?而“玉斧修月”的故事,在时间的长河中,由事实而变成了神话?这所有的一切,真是玄机重重。


  说到“玉斧修月”,算得上是中国古代最有名的传说之一了。在古代民间传说中,有“八万二千户修月”这么一说,后来又有了“修月斧”、“修月户”、“修月手”等称谓。北宋王安石有《题扇》诗:“玉斧修成宝月圆,月边仍有女乘鸾。”苏轼则在《正月一日雪中过淮谒客回作》中则这样写道:“从来修月手,合在广寒宫。”及至南宋词人王沂孙,有《眉妩•新月》:“渐新痕悬柳,淡彩穿花,依约破初暝。便有团圆意,深深拜,相逢谁在香径?画眉未稳,料素娥犹带离恨。最堪爱,一曲银钩小,宝帘挂秋冷。千古盈专职休问,叹谩磨玉斧,难补金镜。太液池犹在,凄凉处何人重赋清景。故山夜永,试待他窥户端正。看云外山河,还老尽桂花影。”只是在王沂孙这里,“玉斧修月”已比作收复故国了。


  至于古代传说月亮由“七宝合成”,则带有明显的佛教色彩了。所谓七宝,指佛家七种宝物,按照《无量寿经》中记载:“其佛国土,自然七宝: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玛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猫坛客服秋
在线咨询
客服热线
13609933592|09916641055
猫的微信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新疆的猫、和田玉、论坛 ( 新ICP备19000534号-2 )

新公网安备 65010602000597号

GMT+8, 2025-9-4 09:34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