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的故事
在产于中国的各类棋中,围棋的历史最为悠久,大唐开元时代,国家兴盛,歌舞升平,文艺流行,围棋也迎来了它的鼎盛期。玄宗本人即好围棋,于是网罗围棋高手,侍奉皇帝下棋,或者与其他围手PK,这是中国职业围棋手的雏形。王积薪即是皇家棋院的大腕儿,在当时被视大唐围棋第一高手。《酉阳杂俎》中记载了一则他和高僧一行下棋的故事:
一行公本不解弈,因会燕公宅,观王积薪棋一局,遂与之敌,笑谓燕公曰:“此但争先耳,若念贫道四句乘除语,则人人为国手。”
故事讲的是,高僧一行在燕国公、宰相张说(即拥有著名的传奇宝贝“记事珠”的那位。关于“记事珠”的故事,流传甚广:“唐开元中,张说为宰相,有人惠说二珠,绀色有光,名曰记事珠。或有阙忘之事,则以手持弄此珠,便觉心神开悟,事无巨细,涣然明晓,一无所忘。”) 的府邸观看王积薪下棋,在此之前一行本不通围棋,但看了一局后,便与王积薪对弈,竟不相上下,后笑对张说言:“之所以能够跟王老师成为对手,只是因为我在下棋时讲求争先罢了,假如下棋的人都念我的四句口诀,那么人人都可以成为围棋国手啦!”
有人认为这个故事太过夸张,不过在我看来,也未必全是虚构,凡精通围棋的人一定有数学脑子,而一行是唐朝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加上其人特别聪明,一时掌握棋术,与王积薪偶而争锋,也未必全是虚妄之言。后来,宋朝的沈括在那本著名的《梦溪笔谈》中从数学历算的角度对围棋进行了分析,再后来明朝的王世贞在《弈问》更是直接对一行敌过王积薪之事表示肯定,认为精通数学历算的一行从不懂棋到下出好棋不是没有可能。当然,总的说来围棋是高深的,不像一行和尚说得那么简单,嘴里唠叨四句口诀就能敌过国手。说到这儿,不禁令人好奇,那四句口诀是什么呢?段成式在写《酉阳杂俎》时也没记录下来,老兄在这儿真是疏忽了!
在这里先不管一行的诡异口诀,还是说说王积薪成名前的一个故事吧。这则故事出现在《云仙散录》(又称《云仙杂记》,有人称其为伪书)中,该书是一本具有文摘性质的反映唐朝生活的逸闻集,作者署名为晚唐五代时期的冯贽,他还有另一部作品《记事珠》。顺便说一下,早先《收获》上刊登过孟晖的短篇小说《画屏》,其开篇引言上有一段话:“长安士女游春野步,遇名花则设席借草,以红裙递相插挂,以为宴幄……”孟晖以这段话为蓝本讲述了一个诡异的唐朝故事。上面那段文字即引《记事珠》。说到冯贽,其人比较神秘,生平不详,也不知道是干嘛地,但编撰的《云仙散录》和《记事珠》非常具有娱乐性,文字简约有趣,反映了唐朝的奇异生活,比如下面对王积薪故事的记载:“王积薪每出游,必携围棋短具,画纸为局,与棋子并盛竹筒中,系于车辕马鬃间。道上虽遇匹夫,亦与对手。胜则征饼饵牛酒,取饱而去。”也就是说这王老师,每次出游都带着棋具,在道上遇到会下棋的就与之对弈,若自己输了就盛情款待对方一顿。正是凭借这这股子钻研劲头,最后哥们儿终成大唐第一围棋高手。
王积薪在开元年间,无敌于天下。他不但是个实战派,还是个理论家,著有《金谷九局图》(已失传);又作有围棋十诀:不得贪胜;入界宜缓;攻彼顾我;弃子争先;舍小就大;逢危须弃;慎勿轻速;动须相应;彼强自保;势孤取和。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皇帝入四川避难,王积薪作为皇家棋手,也跟随着玄宗行进在艰难的蜀道上,整个帝国的棋局,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