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lmlhmqq 发表于 2014-12-1 10:09 ![]()
坑 真的必须跳吗?绕一下真的那么难啊?后脊背好冷!需要一双温暖的大手啊!
当时忘了给兄回帖了,抱歉。 跳坑这事也算见仁见智,不跳认不清,毕竟玉石这东西拼的就是信息量,不像萝卜白菜、钢筋水泥,都有标准价,什么价码买什么东西。 这玩意儿是得看自己的认知度和信息储备。 以前我也骂街,不就是石头么? 又不是古董,还搞那么神秘,问哪个价都是坑,就不能实价交易? 多少钱来的,加个几成出手,以量取胜,薄利多销不就完了? 简直没天理啊。
接触多了才明白,首先买卖双方是不对等的,不是你进的货就可以出手,题材、材质、质地优劣、销路、市场认知度等等因素阻碍着流通。 不像工业流水线出来的,成本透明;也不像食品,必须购买。 他要不把价钱定的稍高,肯定撑不住。
还有就是鉴赏力的问题,是自己慢慢摸索,不停吃小药、吃小亏,然后慢慢摸透市场; 还是直接上手标准标本,再回头品味市场上良莠不齐的玉石?
前者是自己真打实砍摸清的价格、玉石质地、瑕疵问题,能记忆很深,对石头、雕件敏感度高,能自己判断。但也会有认知错误,比如得到错误信息,然后坚信不疑,比如现在很多买假古董的老头老太太,都信自己手里的破烂值个千八百万。
后者是直接到可信度比较高的店里买原石、标本、雕件,慢慢体会东西,像银行职员摸真币假币一样。 但这样花的稍微多,因为店铺都会加价,和市场卖的比起来,好像买贵了不少。 其实买时被加的钱,就是商家购买成本、路途损耗、质量保证金等等,咱们买家是用加价的方式买的放心。 这种办法的缺点是学得慢,不容易记牢,对市场价格也比较模糊,有时会有落差 “ 艹,买网上(店里)的东西贵啊,真坑人,看石佛寺、镇平、揭阳的东西多便宜,那群骗子,不信他们了。” 其实那就是加个价而已,再说还有运营成本在里面。
买贵了、省心 VS 买便宜了,但买错了,闹心 比起来,也值得衡量。 再说,买了一周内还能退的话,就更完美了,即保真又保险,像这样靠谱的卖家,比如猫坛,比如猫坛,比如猫坛,这几家就比较可靠。
这还只是买原石,到买雕件时更堵心。 一开始看什么都觉着不错,过几年会发现最初买的挺普通,甚至特垃圾。 其实这只是眼力提高造成的,您把最初的东西拿给初学者,人家一样喜欢,要是白送不要钱,给谁,谁都喜欢。 还有就是买好工差料,还是买差工好料?
好工好料自然更好,但那个太费钱,真想周转时也不一定能变现(玉石变现有风险,亏钱也不一定能成功出手)。 有喜欢好料子的温润,工差不多就可以; 有盲目追好工,料子无所谓 (比如傻熊)。 一般来说,大些的工作室都会有这种工稍好,但料子不成的东西,就是小徒弟的试做版本(我有一枚山料青白色青蛙莲蓬,和几年前店家卖出的黄口青莲如出一辙,但黄口料售价几万,雕工更细,估计我那个青白就是试做款)或普通小雕件,这种东西不会很贵,材质不拘,就是练手用的。 如果材质、价格、雕工都看得清,玩玩也好,起码雕工有的看。
也就是说,跳坑、被骗不一定是真的,也许仅仅是比较后的感觉,料子材质不好、买贵了、买成品雕件不如人家买料加工实惠、给我这个价,给别人那个价(兴许人家是捡肥皂的交情呢?)、都说不值,自己越看越不值。 这些都是诱发自己感觉买贵了、买冤了、买错了的因素。 总之,这事太主观,无法准确判断。
综上所述,跳坑或许能绕开,但花冤钱是必须的,我只是找几个看似合理的理由来给大家宽心而已,早不冤晚不冤,早晚都得冤。 连王世襄老爷子那样世代门阀的主儿(史树青先生评价,那就是阔少爷,我这样的老百姓比不了,玩的太高端),买东西时都抽着嘴角,一手掏钱一手抚心口,安慰自己 “不冤不乐 ” 。 咱们还能免俗?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必须给自己找点儿爱好、寻些与社会无害的乐子,认命吧,吃亏常在,阿门,愿卷发佛祖和长发耶稣保佑我们。
黄口青莲,人家已经当头像使了好几年
我的青白青莲,和上面相似度很高,也许是同款不同材质,也许是试做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