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猫

楼主: 小侠女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这个,你敢吗?

[复制链接]
81
发表于 2012-4-28 15:55 | 只看该作者
花斑熊 发表于 2012-4-28 15:42
这两年净看“吃书”了,要不我给您摘两段,让你没下班就饿晕过去?

半斤烧饼下肚,来吧!哇哈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
 楼主| 发表于 2012-4-28 16:12 | 只看该作者
这个
姐在减肥啊
看见肉就想吐
咱们有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
发表于 2012-4-28 16:27 | 只看该作者
cs3981 发表于 2012-4-28 15:55
半斤烧饼下肚,来吧!哇哈哈哈…

   我本想找两段显摆显摆,奈何大部分都没有TXT版,我又懒得敲字,就拿梁先生的凑个数吧。


      烤羊肉

  北平中秋以后,螃蟹正肥,烤羊肉亦一同上市。口外的羊肥,而少膻味,是北平人主要的食用肉之一。

    不知何故很多人家根本不吃牛肉,我家里就牛肉不曾进过门。说起烤肉就是烤羊肉。

    南方人吃的红烧羊肉,是山羊肉,有膻气,肉瘦,连皮吃,北方人觉得是怪事,因为北方的羊皮留着做皮袄,舍不得吃。

  北平烤羊肉以前门肉市正阳楼为最有名,主要的是工料细致,无论是上脑、黄瓜条、三叉、大肥片,都切得飞薄,切肉的师傅就在柜台近处表演他的刀法,一块肉用一块布蒙盖着,一手按着肉一手切,刀法利落。

    肉不是电冰柜里的冻肉(从前没有电冰柜),就是冬寒天冻,肉还是软软的,没有手艺是切不好的。

  正阳楼的烤肉支子,比烤肉宛烤肉季的要小得多,直径不过二尺,放在四张八仙桌子上,都是摆在小院里,四围是四把条凳。三五个一伙围着一个桌子,抬起一条腿踩在条凳上,边烤边饮边吃边说笑,这是标准的吃烤肉的架势。不像烤肉宛那样的大支子,十几条大汉在熊熊烈火周围,一面烤肉一面烤人。

    女客喜欢到正阳楼吃烤肉,地方比较文静一些,不愿意露天自已烤,伙计们可以烤好送进房里来。

    烤肉用的不是炭,不是柴,是烧过除烟的松树枝子,所以带有特殊香气。烤肉不需多少佐料,有大葱芫荽酱油就行。

  正阳楼的烧饼是一绝,薄薄的两层皮,一面粘芝麻,打开来会冒一股滚烫的热气,中间可以塞进一大箸子烤肉,咬上去,软。普通的芝麻酱烧饼不对劲,中间有芯子,太厚实,夹不了多少肉。 我在青岛住了四年,想起北平烤羊肉馋涎欲滴。可巧厚德福饭庄从北平运来大批冷冻羊肉片,我灵机一动,托人在北平为我订制了一具烤肉支子。支子有一定的规格尺度,不是外行人可以随便制造的。我的支子运来之后,大宴宾客,命儿辈到寓所后山拾松塔盈筐,敷在炭上,松香浓郁。烤肉佐以潍县特产大葱,真如锦上添花,葱白粗如甘蔗,斜切成片,细嫩而甜。吃得皆大欢喜。

  提起潍县大葱,又有一事难忘。我的同学张心一是一位畸人,他的夫人是江苏人,家中禁食葱蒜,而心一是甘肃人,极嗜葱蒜。他有一次过青岛,我邀他家中便饭,他要求大葱一盘,别无所欲。我如他所请,特备大葱一盘,家常饼数张。心一以葱卷饼,顷刻而罄,对于其他菜肴竟未下箸,直吃得他满头大汗。

   他说这是数年来第一次如意的饱餐!

   我离开青岛时把支子送给同事赵少侯,此后抗战军兴,友朋星散,这青岛独有的一个支子就不知流落何方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
发表于 2012-4-28 16:41 | 只看该作者
小侠女 发表于 2012-4-28 16:12
这个
姐在减肥啊
看见肉就想吐

   那我来个素的:

稀粥在中国,犹如长江黄河,源远流长。

  可惜我辈才疏学浅,暂无从考证稀粥的历史。只能从自己幼年至今喝粥的经历,体察到稀粥这玩艺,历经岁月沧桑朝代更叠而始终长盛不衰的种种魁力。甚至可以绝不夸张他说,稀粥对于许多中国人,亦如生命之源泉,一锅一勺一点一滴,从中生长出精血气力、聪明才智,还有顺便喝出来许多陈规和积习。

  少年时代在杭州,江浙地方的人爱吃泡饭。所谓泡饭,其实最简单不过,就是把剩下的大米饭搅松,然后用水烧开了,就是泡饭。泡饭里有锅底的饭锅巴,所以吃起来很香。一般用来作早餐,或是夏季的晚饭,佐以酱瓜。腐乳和油炸蚕豆板,最好有几块油煎咸带鱼,就是普通人家价廉物美的享受了。对于江南一带的人来说,泡饭也就是稀饭,家家离不开泡饭,与北方人爱喝稀粥的习性并无二致。

  我的外婆住在杭嘉湖平原的一个小镇上,那是江南腹地旱涝保收的鱼米之乡,所以外婆家爱喝白米粥,而且煮粥必用粳米。用粳米烧的粥又粘又稠,开了锅,厨房里便雾气蒙蒙地飘起阵阵甜丝丝的粥香,听着灶上锅里咕嘟咕嘟白米翻滚的声音,像是有人唱歌一样。熄火后的粥是不能马上就喝的,微微地闷上一阵,待粥锅四边翘起了一圈薄薄的白膜,粥面上结成一层白亮白亮的薄壳,粥米已变得极其柔软几乎融化,粥才成其为粥。那样的白米粥,天然的清爽可口,就像是白芍药加百合再加莲子熬出来的汁。滚烫地喝下去,似乎五脏六腑都被清洗了一遍。

    我母亲在这样一个美好的白米粥的环境下长大,自然是碗米饭的量,而喝粥却能一口气吃上三大碗。只要外婆一来杭州小住,往日匆匆忙忙炮制的杭式方便快餐泡饭,就立即被外婆改换成天底下顶顶温柔的白米粥,外婆每天很早就起床烧粥,烧好了粥再去烧菜。于是我们家早也喝粥,晚也喝粥,而且总是见锅见底地一抢而空,南方人喝粥就是喝粥,不像北方人那样,还就着馒头烙饼什么的。因此喝粥就有些单调。粥对于我来说,自然是别无选择,我的喝粥多半出于家传的习惯。那个时候,想必稀粥尚未成为我生活的某种需要,所以偶尔也抱怨早上喝粥肚子容易饿,晚上喝粥总要起夜。而每当我对喝粥稍有不满时,外婆就皱着眉头,用筷子轻轻敲着碗边说:

  小孩真是不懂事了,早十几年,一户人家吃三年粥,就可买上一亩田呢,你外公家的房产地产,还不是这样省吃俭用挣下来……

  舅舅补充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于是我就从粥碗上抬起头,疑惑地看着我的外婆。外婆喝粥有一个奇怪的习惯,她喝饱了以后,放下筷子,必得用舌头把粘在粥碗四边的粥汤舔干净,干净得就像一只没用过的碗,那时外婆的粥才算是真正喝完。我想外婆并不是穷人,她这样喝粥的样子可不大好看。那么难道外公家的产业真是这样喝粥喝出来的吗?人如果一辈子都喝粥,是不是就会有很多很多钱呢?看来粥真是一种奇妙的东西。

  然而,外婆的白米粥却和我少女时代的梦,一同扔在了江南。

  当我在寒冷的北大荒上啃着冻窝头、掰着黑面馒头时,我开始思念外婆的白米粥。白米粥在东北称作大米粥,连队的食堂极偶然才炮制一回,通常是作为病号饭,必须经过分场大夫和连首长的批准,才能得此优待。有顽皮男生,千方百计把自己的体温弄得“高烧”了,批下条子来,就为骗一碗大米粥喝,是相互间公开的秘密。后来我有了一个小家,便在后院的菜园子里,种些豌豆。豌豆成熟时剥出一粒粒翡翠般的新鲜豆子,再向农场的老职工讨些大米,熬上一锅粥,待粥快熟时,把豌豆掺进去,又加上不知从哪弄来的一点白糖,便成了江南一带著名的豌豆糖粥。一时馋倒连队的杭州老乡,纷纷如蝗虫涌入我的茅屋,一锅粥顿时告罄,只是碍于面子,就差没像我外婆那样把锅舔净了。

   豌豆糖粥是关于粥的记忆中比较幸福的一回。在当时年年吃返销粮的北大荒,大米粥毕竟不可多得,南方人的“大米情结”,不得不在窝头苞米面发糕小米饭之间渐渐淡忘或暂时压抑。万般无奈中,却慢慢发现,所有以粗粮制作的主食里,唯有粥,还是可以接受并且较为容易适应的。——这就是大馇子粥和小米粥。

  最初弄懂“大馇子”这三个字,很费了一番口舌,后来才知道,所谓大馇子,其实就是把玉米粒轧成几瓣约如绿豆大小的干玉米粒,用一口大锅把玉米馇子添上水,急火煮开锅了,便改为文火焖,焖的时间似乎越长越好,时间越长;馇子就熬得越烂,越烂吃起来就越香。等到粥香四溢,开锅揭盖,眼前金光灿灿,一派辉煌,盛在碗里,如捧着个金碗,很新奇也很庄严。

  大馇子粥的口感与大米粥很不相同。它的米粒饱满又实沉,咬下去富有弹性和韧劲,嚼起来挺过瘾。从每一粒馇子里熬出的粘稠浆汁,散发着秋天的田野上成熟的庄稼的气息,洋溢着北方汉子的那种粗旷和力量。

  煮大馇子粥最关键的是,必须在馇子下锅的同时,放上一种长粒的饭豆。那种豆子比一般的小豆绿豆要大得多,紫色粉色白色还有带花纹的五光十色令人眼花缭乱。五彩的豆子在锅里微微胀裂,沉浮在金色的稀汤里,如玉盘上镶嵌的宝石……

  小米粥比之大馇子粥,喝起来感觉要温柔些细腻些。且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又容易被人体吸收,所以北方的妇女用其作为生小孩坐月子和哺乳期的最佳食品。我在北大荒农场的土坑上生下我的儿子时,就有农场职工的家属,送来一袋小米。靠着这袋小米,我度过了那一段艰难的日子。每天每天,几乎每一餐每一顿,我喝的都是小米粥。在挂满白霜的土屋里,冰凉的手捧起一碗黄澄澄冒着热气的小米粥,我觉得自己还有足够的力量活下去,热粥一滴滴温热我的身体烤干我的眼泪暖透我的心,我不再害怕不再畏惧,我第一次发现,原来稀粥远非仅仅具有外婆赋予它的功能,它可以承载人生可以疏导痛苦甚至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命运。

  也许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摈弃了远方白米粥的梦想,进入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小米粥的情境;我无可依傍唯有依傍来自大地的慰藉,我用纯洁的白色换回了收获季节遍地的金黄。至今我依然崇敬小米粥,很多年前它就化作了我闯荡世界的精气。


      然而,白色和金色的粥,并未穷尽我关于稀粥的故事。

  喝小米粥的日子过去很多年以后,我和父母去广东老家探亲,在广州小住几日,稀粥竟以我从未见过的丰富绚丽,以其五彩斑斓的颜色和别具风味的种类,呈现在我面前,街头巷尾到处都有粥摊或粥挑子,燃得旺旺的炉火上,熬得稀烂的薄薄的粥汤正咕咕冒泡,一边摆放整齐的粥碗里,分别码着新鲜的生鱼片、生鸡片或生肉片,任顾客自己选用。确定了某一种,摊主便从锅里舀起一勺滚滚的薄粥,对着碗里的生鱼片浇下去,借着沸腾的稀粥的热量,生鱼片很快烫熟,再加少许精盐、胡椒粉和味精,用筷子翻动搅拌一会,一碗美味的鱼生粥就炮制而成。

  鱼生粥其味鲜美无比。其粥人口便化,回味无穷,其鱼片鲜嫩可口,滑而不腻。一碗粥喝下去,周身通达舒畅,与世无争,别无它求。我在广州吃过烧鹅乳猪蛇羹野味,却独独忘不了这几角钱一碗的鱼生粥或鸡丝粥。

  从新会老家回到广州,因为等机票,全家三人住在父亲的亲戚家中,那家有个姑娘,比我略小几岁,名叫阿嫦,阿嫦每天晚上临睡前,都要为我们煲粥,作为第二天的早餐。她有一只陶罐,口窄底深,形状就像一只水壶。她把淘好的米放在罐子里,加了适量的水,再把罐子放在封好底火的炉子上,便放心地去睡,据说后半夜炉火渐渐复燃,粥罐里的米自然就被焖个透烂。到早晨起床,只须将准备好的青菜碎丁、切碎的松花蛋。海米丁,还有少量肉末,一起放入罐内,加上些佐料——真正具有广东地方家庭特色的粥,就煲好了。

  阿嫦的早粥不但味道清香爽口,让人喝了一碗还想再喝,每天早晨都喝得肚子溜圆才肯作罢,而且内容丰富,色泽鲜艳——绿的菜叶红的肉丁黑褐色带花纹的松花蛋和金黄色的海米,衬以米粒雪白的底色,真像是一幅点彩派的斑斓绘画。

  广东之行使我大开稀粥眼界,从此由白而黄的稀粥“初级阶段”,跃入五彩缤纷的“中级阶段”。稀粥的功能也从一般聊以糊口、解决温饱的实用性,开始迈向对稀粥的审美、欣赏、以及精神享受的“高度”。那时再重读《红楼梦》,才确信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原来真有悠远的粥文化。

  尝试喝八宝莲子粥,喝红枣紫米粥,喝腊八粥,喝在这块土地上所能喝到的或精致或粗糙或富丽或简朴的各式各样的粥。最近去湖南,在娄底那个地方的涟源钢铁厂食堂,就喝到一种据说是“舂”出来的米粥。粥已近糊状,但极有韧性,糊而不散,稠而光洁;闻其香甜,便知其本色。

  却有几位外国朋友,一听稀粥,闻粥色变,发表意见说,为人一世,最不喜欢吃的就是稀粥,并且永远不能理解中国人对于粥的爱好。

  我想我们并非是天生就热爱粥的,如果有人探究粥的渊源、粥的延伸、粥的本质,也许只有一个简单的原因,那就是贫穷。粮食的匾乏加之人口众多,结果就产生稀粥这种颇具中国特色的食物,覆盖了大江南北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一喝几千年。

  如今我们已不会因为粮食不够吃而喝粥;也不会因为没有钱买粮而喝粥;我们喝粥是因为祖先遗传的粥的基因。粥的基因是否同人体血脂的粘液质形成有关?为什么一个喝粥民族就有些如同稀粥一般粘粘乎乎、汤汤水水的脾性?以此为缺口,研究生命科学的学者们便会找到重大突破也说不定。

  可作为主妇的我,如今却很少熬粥。我们家不熬粥的原因很简单,我想许多家庭逐渐淡化了粥,也是出于同一个原因:没有时间。粥是贫穷的产物,也是时间的产物,粮食和资金勉强具备,但如果不具备时间,同样也喝不成粥。我们的早餐早已代之以面包和袋奶,晚餐有面条;还有偷工减料的食粥奥秘——回归泡饭。

  所以如今一旦喝粥,便喝得郑重其事,喝得不同凡响;要提前沙好小米配上黑米加点红枣和莲子,像是一个隆重的仪式。听说市场已经推出一种速成的粥米,那么再过些日子,连这仪式也成了象征。当时间的压力更多地降临的时候,稀粥是否终会爱莫能助地渐渐远去?我似乎觉得下一代人,对稀粥已没有那么深厚的感情和浓烈的兴趣了,你若问孩子晚饭想喝粥么,他准保回答:随便。

  仔细想想孩子的话,你突然觉得所有这些关于稀粥的话题,其实都是无事生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
发表于 2012-4-28 16:42 | 只看该作者
小侠女 发表于 2012-4-28 16:12
这个
姐在减肥啊
看见肉就想吐

   开水白菜是一道名菜,开水白菜不仅仅是一道名菜。

    它,体现着一种境界。

    那“开水”,不是一般的开水,而是看似开水的高汤。

    请看一看用专业术语描述的加工过程:“将老母鸡的鸡脯剔下,片去油脂,用刀背砸成茸状,放入小盆子内加清水、葱、姜,料酒、胡椒粉泻开,备用。将余下的老母鸡放入锅内,加清水烧开,撇去沫子,改小火使其微开,煮约五六小时。将煮好的汤过罗,并撇去浮油,烧开,用泻开的鸡茸清汤。”最后一句说的“清汤”,指的是把刚才砸成茸状的鸡脯,均匀放入已经煮了五六个小时的还不太清澈的鸡汤中,在鸡脯茸慢慢沉降的过程中,吸附了鸡汤中的剩余浮油、杂质,当鸡脯茸降到锅底,汤已经成为清澈如开水的样子,但这一过程中,除了刚才煮过的鸡汤中的营养,鸡脯茸中的营养物质也融入汤中,使汤鲜上加鲜,所以,这“开水”的含金量很高,仔细看,已经不是完全无色透明的“开水”,而是透着淡淡金黄色的清澈高汤了。

    那“白菜”,也不是一般的白菜,而是精挑细选的白菜心。

    我们再看看加工过程的描述:“大白菜掰去老帮,选用嫩心。将白菜的根茎部削成圆锥形,削去帮上的筋膜,在圆锥形的顶部打十字花刀,冲洗干净。烧锅开水,将白菜心下入烫透,捞出用凉水冲凉,理顺切去多余的菜叶部分,分成12-13厘米的小菜心,整齐地码放在汤盬子内”。

    然后,还需要把加工好的“开水”倒入白菜所在的汤盬子内,上屉旺火蒸透,让清澈高汤中的鲜美味道浸入白菜中,让白菜的清香也融入汤中。

    当开水白菜摆上餐桌,晶莹剔透,青翠可人;尝一尝,满口清香、鲜脆爽滑、回味无穷……

    记得在一个正宗的川菜餐馆品尝一位烹饪大师亲手制作的“开水白菜”,这一道菜过后,毫不夸张地说,那清鲜的余味,竟在口中保留到整个筵席的结束!

    开水、白菜,看似朴实平淡,实际上内涵丰富、底蕴深厚,这,确是一种境界。

    记得作家亦舒说:“真正有气质的淑女,从不炫耀她所拥有的一切,她不告诉人她读过什么书,去过什么地方,有多少件衣服,买过什么珠宝,因为她没有自卑感”。还看过一篇很有震撼力的文章,标题就是《男人无需证明》。

    开水白菜的境界,是我欣赏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
 楼主| 发表于 2012-4-28 17:00 | 只看该作者
真正有气质的淑女,从不炫耀她所拥有的一切,她不告诉人她读过什么书,去过什么地方,有多少件衣服,买过什么珠宝,因为她没有自卑感
----亦舒

真正有气质的牛忙,就是炫耀他所拥有的一切,他告诉人他吃过什么,去过什么地方,找过多少MM,买过什么玉器,因为他是牛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
 楼主| 发表于 2012-4-28 17:02 | 只看该作者
兄弟姐妹大家们
节日快乐
放假了
姐会想你们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
发表于 2012-4-28 17:04 | 只看该作者
花儿啊,估计几个女人都要打你了
南方(或者说我们浙江)吃的羊肉基本上用的是湖羊,每到农村人家办大事,用桑柴烧的红烧大锅羊肉,出锅前洒上蒜叶段儿,必是城市里任何大酒店无法比美的佳肴,说到这儿,俺特怀念女儿周岁酒时那位乡下大厨做的羊肉,好吃到二三十桌酒席过后,竟搜不出一盆子的卤水...早知道就让厨上给我单留一份儿带回城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发表于 2012-4-28 18:03 | 只看该作者
cs3981 发表于 2012-4-28 17:04
花儿啊,估计几个女人都要打你了
南方(或者说我们浙江)吃的羊肉基本上用的是湖羊,每到农村人家办大事,用 ...

   得吃且吃吧,我这肉厚,打我?手疼啊。     

   老哥,还别说操作技术有难度的羊肉,就是普通猪肉,都是老家的好。   我去天津的山区蓟县买银子,看到某养殖户家大肉不错,应该是刚杀了几小时的,肥膘有大半个手掌那么厚,就问当地朋友:“这个对吧?”   “没错,没加瘦肉精,饲料加泔水(就是自家厨余)喂的,估计散养,肉有劲。”   二话不说,买他几百块的。  回家燉后,要把凝固的大油撇出去,闻着都有一股油香、肉香,不是城里所谓绿色、生态、野生猪肉的干油味。  还能怎么办呢? 和面,烙几张葱油饼吧,干喝油好像会很腻……  脆黄饼皮、筋道的白饼、有味的绿葱,或者来点醋,不腻不油,再来碗绿豆稀饭,那叫没治了!!

   所以就像人家说的,“给你们城里养的,一是全喂饲料;二是不动,等着它长膘,可那膘是死膘,看着就不舒服,吃着更差。 我们这个都能活动,吃的不带药、不带那些个精。”        生命在于运动,谁都一样。

   村里的肉,也分自己吃和商用,老哥你吃着的羊肉应该是自己吃的那种。

   别以为超市里什么绿色、无害就安全了,有的还真是从散养户里收来的,可那个猪啊、羊的饲主早就分着喂了,该添什么一样不少,只是我们的标准太松,超标多少都能算合格。

   牛羊一样加瘦肉精,不加没人收购,只有自己留着吃的不会加。

   鸡会好些?那些散养吃草籽、小虫、小蛇的怎么样?   也不必乐观,会喂它们碎玻璃瓶的 —— 村医疗室有的是抗生素药瓶,打碎后喂鸡,能减少一半死亡率,每家都这么干,如果不这样,顺着风刮点什么农药、工业废气,你看那鸡就一片片的死吧。

   什么绿色鸡蛋,别信,看上面就明白,永远绿不了,该吃就吃,别多吃,尤其是孩子,吃太多容易变我这身材,里面抗生素也多,容易积存体内。  

    所以真到集上买,或许还会中枪: 肉有精、鸡有素、牛羊是因为有病才杀的,菜是为你们来踏青的城里人准备的农药菜(人家也没办法,本来只养几分地的传统菜,可架不住买的人多,干脆,继续喷药吧,少喷点、多捉几次虫,产量很快能提高)。  现在这世道,没个熟人、好关系,饭都吃不上。

   最后,严正声明,按国家标准,我们现在吃的量是吃不死人的,外国也一样,都是商用菜打药、上化肥,自家吃的每天捉虫、上传统肥,所以也就这么回事,该吃闭眼吃,想防是防不住的,多锻炼身体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
发表于 2012-4-28 19:06 | 只看该作者
这火爆...我表示来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1
发表于 2012-4-30 09:30 | 只看该作者
花斑熊 发表于 2012-4-28 18:03
得吃且吃吧,我这肉厚,打我?手疼啊。      

   老哥,还别说操作技术有难度的羊肉,就是普通 ...

现在基本吃肉也自己下去收了,经常我们一组收一头. 下回来北京,尝尝我亲(qing)娘的炖肉手艺,小坛子装的,赫赫,词穷啊,难忘文科牛氓项背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
发表于 2012-4-30 09:32 | 只看该作者
小侠女 发表于 2012-4-28 16:12
这个
姐在减肥啊
看见肉就想吐

妹阿,吃肉和减肥不冲突。 尤其是红肉, 补气。不过吃肉的时候尽量少吃或不吃别的添头。{:soso_e1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3
发表于 2012-4-30 10:18 | 只看该作者
豆豆娘 发表于 2012-4-30 09:30
现在基本吃肉也自己下去收了,经常我们一组收一头. 下回来北京,尝尝我亲(qing)娘的炖肉手艺,小坛子装的, ...

  是啊,亲(qìng)家母就是总有几道菜会比自己妈妈、奶奶、姥姥烧得好的人。  {:soso_e120:}      

   我姑的婆婆会用大蒸锅做蛋糕啥的,当年可是惊为天人 —— 蛋都要用粮票换,那蛋,还得高(糕),镇住全胡同是没问题的。  就是现在吃,也不比好利来、元祖、哈根达斯的蛋糕差多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4
发表于 2012-4-30 18:53 | 只看该作者
花斑熊 发表于 2012-4-30 10:18
是啊,亲(qìng)家母就是总有几道菜会比自己妈妈、奶奶、姥姥烧得好的人。        

...

你这花熊真是不地道。这不刚吃了晚饭。看了你的羊肉啊白菜啊粥什么的。又流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
 楼主| 发表于 2012-5-2 08:17 | 只看该作者
豆豆娘 发表于 2012-4-30 09:32
妹阿,吃肉和减肥不冲突。 尤其是红肉, 补气。不过吃肉的时候尽量少吃或不吃别的添头。

姐啊,早上好啊
还是我来得早哦
那就吃一点点牛肉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发表于 2012-5-2 13:28 | 只看该作者
该吃闭眼吃,想防是防不住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
发表于 2012-5-2 13:30 | 只看该作者
真能扯啊{:soso_e1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8
发表于 2012-5-2 13:52 | 只看该作者
小侠女 发表于 2012-5-2 08:17
姐啊,早上好啊
还是我来得早哦
那就吃一点点牛肉吧

牛肉很可以有的, 别吃那种加了糖和淀粉的.{:soso_e100:}可以当饭吃,别吃干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猫坛客服秋
在线咨询
客服热线
13609933592|09916641055
猫的微信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新疆的猫、和田玉、论坛 ( 新ICP备19000534号-2 )

新公网安备 65010602000597号

GMT+8, 2025-7-21 19:16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