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一帆 于 2014-1-29 17:46 编辑
玉友忍小然发来的材料。这块材料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有一块很奇特的鸡骨白生长在料子的一端,厚厚的油烟皮和青玉籽的颜色十分呼应,如果做纹饰设计,
会很有层次感(这个层次感在成品图就会看到。)
料子如图
如果说这块料子没有皮色,那么它一定会便宜很多。皮色和肉质可以产生的层次感是因为皮色是深赭色的,
从厚到薄过度到青玉,是会有很微小的色差,却又可以统一得起来,加上料子顶端的一块鸡骨白。非常适合我的青铜器题材的表现。
这一件从看到料子图片时,就已经确定了这又是蜕变系列之一,题材是蛙纹饰。
首先是把鸡骨白的部分开出蛙来。
深化
从图片可以看出来鸡骨白的左下方是有一道老裂的。本来是真心打算保留这条裂,
但料子放一放,觉得裂还是有点膈应。于是把裂全部挖掉。
这一道裂被厚厚的皮色覆盖,全部挖干净以后料子出现了一个窝。
倒也无妨。
窝的部分是用蟾酥衔接了蛙和青铜器。
蛙纹饰在这一步也开始绘制了。
雕出第一层。
这个其实就是蛙纹饰在史料中出现的样子。虽然是古朴的,但你会发现一模一样出现在今天的作品上时,会有那么一点
呆板。这样的纹饰似乎古时并没有发展得太成熟,所以在今天要重新表现这样的纹饰,不能单纯的从形式上临摹,
而应该从内容的角度去突破它。
于是,第二层纹饰的绘制更多的追求装饰味。
这一件从尺寸和器形来说其实有点尴尬。
它是一个摆件的尺寸,但是又生长出了牌型。如果单纯的把它摆在家里,无论如何都会有 一个面是看不到的。
而且灰溜溜的躺着无疑是一种最差的展示方法。
我的意思是设计一个青铜底座,把它定位为一件新式的插牌。
非常感谢玉友忍小然愿意支持我的想法,于是,需要设计一个底座。
我同学给的意见是,也从青铜器入手,来做这个底座。
底座其实在很多时候是一种二次创作,俗话说三分画七分裱。好的底座确实可以为作品提气不少。
泥稿的制作。
铸造后做好色的底座。这个底座的铸造和烧色,都多亏了铸造实验室的同学
帮忙。作出来的古铜色层次非常丰富,而且很稳定。装好以后如图。
来看看最后的效果吧。
蛙特写
纹饰特写
已经到了蜕变系列的第7件,因为青铜底座的介入作品的完整度方面有了一些提高,除此之外让我在意更多的是,
这一件作品中因为觉得蛙纹饰不适合当代审美而添加的一些现代元素,这个小动作虽然在当时是不经意的,可是回想起来却意味
着作品从“纪录”演变成了“戏说”,这个转变似乎也是更契合“蜕变”这个主题的,现代元素的加入如果运用得当非但不会影响作品的
历史沉淀感,反而会让许多枯燥无谓的古典题材焕发新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