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相传,以人文观直面石头,发现并总结出奇石之美学特征,从瘦、漏、透、绉到石之形式美、质态美、色彩美、纹理美,以及内涵神韵美,开辟了赏石审美心悟神游的意味天地,引伸出无穷无尽的心理文化,从而揭示了奇石艺术魅力之无限。令人感到神秘、神奇、神往。
爱石赏石,寄情于石,以石抒情,托石言志,人们多视角,多层面、全方位地赏石审美,又从石头上悟出一种道德精神,隐喻生活哲理、希望、信念、志向、价值观等等,演绎了追求真善美之人生。通过赏石、启迪思想,激活心智,涤尘净心,陶冶情操,修炼自我,追求道德精神的完善,达到有益于他人与社会之目的,展示了奇石具有潜移默化施教于人的艺术功能。具有休闲性质的赏石文化,历时两千载,不断发展深化,并找到了赏石艺术与文学、雕塑、绘画、书法、音乐等艺术门类。在美学方面的内在联系,人而扩大了赏石审美视野,丰富了美学内涵,确立了我国赏石文化独具人文特色、内蕴中华民族道德理念的高雅格调。看待人与石(自然)的关系,主张赏石“以人为本”。认为人是主体,石是客体。赏石,要按人的意念审美。
前面先摘选了一点关于赏石文化(含玉文化)的论述,其实玉是什么,是不是美丽的石头呢?这些石头可能因颜色、品质、造型有差异造成了其价格上的差异,也就是拥有的难易性差异而已。
人与人之间,虽有地位高低之分,但人格,却不有贵贱之别。 你拥有令人羡慕的地位,但并不代表你的人格,就会高人一等,也并不意味着,你就是王侯贵族,可以目空一切,胡作非为。人的地位,因为所处的社会阶层不同,出生的家庭背景有别,学习工作的经历不一样,会有较大的差别。有钱有势的人,因为掌握了社会的最宝贵的行政、市场和关系资源,所以会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话语权。但是许多人有了地位有了金钱后,就会变得贪婪,骄横,卑鄙,小气,为富不仁,腐化堕落,人格扭曲,而遭人唾弃。
而贫穷落后的人,为了生计而不得不出外打工,早出晚归,奔波劳累,基本上生活在社会的底层,虽然对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影响甚微,但是却是社会的中流砥柱。往往国家有难,社会有难,邻居有难的时候,最不怕牺牲,最不怕吃苦,最愿意站出来帮助的就是他们。他们虽然很穷,但是做人讲义气,做事讲原则,再穷,也不会去偷去抢,更不会去坑蒙拐骗。他们的一生是充实的一生,有意义的一生,为人光明磊落,做事踏实肯干,在民间很受人崇敬。他们虽然很穷,但灵魂却是高尚的,人格却是高大的,良心却是伟大的。
总之带来愉悦是玩玉之根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