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猫

查看: 4540|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紫电安邦 • 推动历史的军刀 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6-5 02:1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花斑熊 于 2016-6-5 02:14 编辑




    五、元





    要分析蒙古军队的甲胄武器,如同要分析蒙古帝国的疆域一样,是个巨大的难题,其国土面积超过三千万平方公里,为历朝之最。为有效管理这片巨大的土地,分设数个汗国。随着时间推移,各个汗国的装备、甲胄也带有原住民族各自的特点。总体而言,蒙古从内战到对西夏军的会战,野狐岭之战等,一路硬仗,均以极低的阵亡率歼灭了几倍于己的敌军。


        我们可以推测:起码在元立国之初,蒙古全军必然有相当数量的重甲骑兵与轻骑兵结合,而后,在几次长途征伐及火器普及后,重甲骑兵所占比例逐步减少,目前有据可查的蒙古甲胄有铁甲(立国前)、锁子甲(针对西亚及阿拉伯世界的二次西征时期开始传回国内),布锦甲(用厚实的布类及丝绵类制造甲胄,早在2000多年前的波斯军队就已广泛使用,对弓矢的防御性能优于其他类,源自中、西亚的可能性极大,上阵时披挂在铁甲之外)等几类。
  





    约为13世纪,西亚壁画中蒙古军人形象







      蒙古战士复原油画(现代)







   山东省博藏 明初洪武年间沉船出水铁刀及铁胄,刀、胄本身都带有鲜明的蒙元风格,疑似直接沿用元代武器





         随着蒙古军队征伐西亚,将西亚的舍施尔、帕拉弯刀的原物甚至样式再次带入中原,从而形成带有蒙古特色、更适合马上民族使用的弯刀。同时,游牧民族的善于接受新生事物的特性使得火器得到广泛应用,开始动摇冷兵器在战争中的老大地位。


          这一时期的刀除去部分投降的金军、南宋军沿用原有兵器外,外弧弯刀随着蒙古大军所到之处而迅速普及。长度在80-90厘米左右,刀根厚度在7—8毫米,刀尖做剑形,起反刃,极为适合马上使用。但是要注意一点:实际上,小说、电视剧和民间口耳相传的所谓“蒙古圆月弯刀”是不存在的,应该是对蒙古军带回的西亚弯刀其数量在民间经过流传后的谬误。因为蒙古马的马速达不到阿拉伯马的冲刺速度,以及专业骑兵相对较少等因素,刀刃过于弯曲毫无意义,同时还弱化了砍击的功能,因此我们国家军刀历史上,几乎从未出现弯度过大的军刀。







   通辽地区出土银质十字刀格   下限至明初  为西亚风格的十字型挡手









   西亚舍施尔弯刀







   西亚帕拉弯刀








    更为接近元代蒙古军战刀形制西亚弯刀








    内蒙古地区元代墓葬出土弯刀,外弧明显,但中国军刀自始至终未出现阿拉伯地区那样的“圆月弯刀”,多为步、骑兵均可兼用的战刀。








    南方地区出水的弯刀,与内蒙地区出土的形制元代弯刀极为类似,惟带鞘装极为难得。出土信息不详,但此类刀下限不晚于明初的洪武永乐年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6-6-6 12:37 | 只看该作者
小秘书 发表于 2016-6-5 20:27
呃 意思是我几乎没认真起来过 哈


   认真起来那得多少流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6-6-5 22:27 | 只看该作者
先赞再细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16-6-5 21:03 | 只看该作者
小秘书 发表于 2016-6-5 20:27
呃 意思是我几乎没认真起来过 哈

不要暴露自己的身份,这里马甲那么多,好不安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6-6-5 20:27 | 只看该作者
齿刺 发表于 2016-6-5 15:08
这厮要认真起来,自己都害怕。。。轻松一著作出来了。

呃 意思是我几乎没认真起来过 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6-6-5 19:02 | 只看该作者
辛苦,真正长知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6-6-5 17:32 | 只看该作者
要分析蒙古军队的甲胄武器还真是多学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6-6-5 15:08 | 只看该作者
这厮要认真起来,自己都害怕。。。轻松一著作出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6-6-5 08:47 | 只看该作者
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6-6-5 03:19 | 只看该作者



   说明:


         历代军刀特别是明清以前的军刀,能保存下来的多为出水器,一则出于江河湖中,在深厚的淤泥包裹下,处于绝氧恒温的环境下得以以原始状态展现在我们面前。


        关于为什么军刀大量出水的问题,跟古代行军有直接关系:冷兵器时代,大军出行可以离开粮食、可以离开后勤,特别是游牧民族军队,但是绝对离不开水,远道无轻担,士兵不可能携带大量的水,那么大队行军路线必然离水源不远,历史上多次大战均在河边发生也证明了这一点。设伏及长途侦查等,依据均为水源流向。


      二则出于墓葬,大多数王朝均有以兵器殉葬的习俗,所谓刀剑安宅,自然也包含了阴宅,在南越王墓、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狮子山楚王墓中均出土了大量的汉剑、环首刀、甲胄、弓弩箭镞等武器;在东北、内蒙的辽金墓葬,因为气候干燥的原因,保留了部分完好的辽金兵器,至今依然可研磨。密封完好的古墓的保存环境几乎等同于淤泥坑的绝氧恒温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6-6-5 03:18 | 只看该作者



 二战时期日军杀人最多的军刀——95式士官刀,机制品,非手工打造,日方称之为“铁棒”,采用油淬法批量制造,除去初期生产6000把铜柄试制品外,其余均为铝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6-6-5 03:15 | 只看该作者


   九、日本刀



      这一部分,日本的研究专著都超过上百部,我简单说一下常见的。












   二战末期,盟军战场缴获的日本军刀





      自喜峰口一役后,日本刀匠在日本国内掀起了“军刀报国”运动,全军摒弃了华而不实的西洋样式的军刀,而以传统的“阵太刀”为蓝本,生产双吊环的94式军刀(定型于日本皇纪2594年),多为半锻刀刃(机制条子,人工覆土烧刃),铁鞘或铝鞘。






















    后因携带不便,而脱去第二挂环,仅保留一个,称为98式,也是民间百姓认知程度最高、最为普及的一类日本军刀。








    98式军刀在战时以马皮包裹刀鞘,称为“野战革覆”








     二战日军以刀绪(即刀穗)区别军衔:上图为98式将官刀绪。







    上图为佐官(相当于校级军官,大佐即为上校)刀绪








    上图为98式尉官刀绪,茶色、蓝色两色混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6-6-5 03:07 | 只看该作者


 四是地方军阀、政要等赠剑






    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赠剑







    上为孔祥熙赠,下为阎锡山赠。










阎锡山赠剑,剑柄的一面有“公道剑”三字铭文 另一面为“阎锡山赠”







青海军阀马步芳赠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6-6-5 03:04 | 只看该作者


三是鹦鹉剑




   台北国军历史文物馆藏鹦鹉剑








     鹦鹉剑的剑身部分刻有“国土未复 军人之耻”字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6-5 03:01 | 只看该作者



     二是梅花剑,抗战开始后几乎成为国军军官标配,因剑柄两侧各带有三朵梅花而得名,梅花三朵代表三民主义,花开五瓣代表五权宪法。柄包玳瑁皮或塑料仿玳瑁皮后缠铜丝,装具分为手工錾刻纹饰和铜皮压花和两大类,铜皮压花的装具极少数的带有珐琅彩,用做礼宾佩剑或赠送友军。












     标准梅花剑,柄包玳瑁皮或仿玳瑁皮的赛璐璐,剑鞘镀铬,呈银白色。图一为铜皮压花铜装具,图二为手工錾刻装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6-6-5 02:59 | 只看该作者



(三)民国佩剑及其他佩剑



    民国佩剑是对民国时期军队佩剑的泛指。其佩用时间为民国早期至抗战后期换装美式军装为止。其种类极其复杂,至今无法弄清到底有多少种类,制作数量。蒋介石赠剑有之,国军要员赠剑有之(陈诚、卫立煌……等)。地方军阀赠剑有之(以阎锡山颁发晋绥军的“公道剑最为出名”,马步芳、韩复榘……等),中央军及地方军阀的军、师、旅、团级军官赠剑有之(何健等),各省政府主席赠剑有之,甚至到县级保安团长都有赠剑,质量良莠不齐。各类民国佩用短剑,林林总总,保守的估计总数量应不下百万只,而今,随着战乱及不可抗力因素等,已是千不存一。





     国外博物馆藏各类民国佩剑,一、二、三、四为鹦鹉剑(谐音英武),收藏界约定俗成以其作为空军佩剑,但未见详细史料记载到底作何用途。五、六、七为常见中正剑。八为存世极其少见的海军中正剑。






   佩剑方式及武装带




   常见的可分为几大类:

      一、中正剑——中华民国总统蒋介石赠给其黄埔军校学生、庐山军官训练团参训人员的随身佩剑,因在其剑柄上刻有“校长蒋中正赠(黄埔)”“团长蒋中正赠(庐山)”字样,因此得名“中正剑”,进而成为一种荣耀的象征。此类剑有部分为纯铜柄,军官训练团佩剑早期的因为工期紧张,较为粗糙,部分以汉阳造刺刀鞘做剑鞘。




   较早期的军人魂佩剑 应为某军官训练团配发。此类剑带有高加索地区坎察剑的风格,特别是牛角柄及铆接样式,明显受苏联影响。






   中正剑剑柄正面。






   中正剑剑柄反面 带有校长蒋中正 及训示:成功成仁字样












   军官训练团佩剑制作都较为粗糙,剑身带有铭文“军人魂”、XXXX训练团XX期(常见的为庐山军官训练团或者赣粤闽湘鄂北路军官训练团佩剑),部分佩剑带有人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6-6-5 02:53 | 只看该作者


  3、进口马刀








     沙俄及苏联制造的恰希克骑兵军刃。



     恰希克佩刀为典型的高加索式军刀,刀柄无护手,刀鞘上装有1891/30年式7.6 2毫米步枪枪刺,军官刀刀鞘无枪刺。其突出特点是挂环在刀鞘的外弧面,与其它军刀相反。宽刃,橡树叶状剑型刀尖,超过整体宽度4/5的深弧血槽,刀身拥有优美却又凶悍的弧度,鹰头状柄头,重心靠后。有“轻如鸿毛 利如剃刀”的美誉。刀重875公克,全长90余CM。多为新疆盛世才部、东北张作霖部骑兵配用,直至1949年前后,新疆的民族军(后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军)骑兵仍有使用。







   日本“32式”骑兵军刀。



   为日本引进西洋样式马刀,刀身较传统日本刀直,护拳和“指挂”均为西洋风格,便于马上单手劈刺。我军配用32式骑兵马刀多为缴获日军马刀,一直沿用到共和国自行设计研制的第一款马刀,也是唯一一款马刀——“65式”马刀的骑兵部队列装,日32式马刀才算真正完成其历史使命,退出现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6-6-5 02:51 | 只看该作者


     2.国产马刀(骑兵刀)





  抗战时期,青海军阀马步芳部(简称“青马”)配用骑兵刀





   “青马”刀出鞘状态








     “青马”刀,沿用传统牛尾刀样式,师、团、营等各级佩刀的刀装及刀刃制式并无大的差别,根据刀根铭文、纹饰不同分为四类:1、“成功成仁”——铭文“马步芳题“;2、阴刻龙纹图案——铭文“马步芳赠;3,编号加字母;4、无任何铭文、纹饰、标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6-6-5 02:47 | 只看该作者



(二)传统军刀的延续


     此类主要有抗战时期军砍,西北军阀马步芳部、马鸿逵部骑兵所用马刀(骑兵刀)。


    1.国军军砍


     为了弥补军队中枪支射程不及日军的劣势,中国军队在抗战中尽量采取近战、夜战的方式,充分发挥冷兵器优势。配发的军砍,以钢为刀刃,采用传统朴刀样式,配铜档或铁档(常见的一是挡两侧各开一个圆孔的,俗称“元宝挡”;二是铜条做档,沿用“无极刀”武术套路中“无极刀”样式,刀背方向的铜条向上便于搅拧,刀刃方向的向下护手,俗称“拐子挡”),装柄木后包布,柄头带大环。刀鞘材质常见的牛皮质地,也有布鞘或木鞘,行军时背负前进。单手刀长度在80-87公分,双手刀长度在90-94公分左右,陕西地区一度出产了160公分左右的长杆军砍,厚度在6-9毫米居多。质量良莠不齐,中央军及西北军采用的机制钢相对均质,质量较好。


    罗文峪战役中,29军大刀队再显神威,给日军以重创。日本报纸惊呼:“明治大帝造兵以来之皇军声誉,尽丧于喜峰口外,而遭受六十年来未有之侮辱,日支、日俄、日德历次战役战胜攻取之声威,均为宋哲元剥削净尽。”并因此引发了日本军刀改革,废弃华而不实的西洋式军刀,改用传统日本刀中“阵太刀”样式换装新式军刀。


    当然,特别是因西北军29军在冀北地区取得一定战绩以及近年的抗战收藏热,对军砍(俗称抗战大刀)有一定的神化,无论是从学术角度还是收藏角度看,个人认为还是应该理性看待,大刀砍坦克,貌似悲壮,实为国耻。
   (注:共产党所带领的八路军、新四军所用不在此列。)







      国民政府颁布的军砍标准样式图
























    吉鸿昌后人捐赠的抗战军砍








    吉鸿昌后人捐赠军砍的帆布鞘









    军政部下发,中央军佩用的汉阳兵工厂制军砍,因为刀身及刀鞘上带有“汉械XXX”等字样,俗称汉械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6-6-5 02:34 | 只看该作者


八、清末民国



        这一时期,已属于冷兵器最后的阶段,至1949年新中国开国,腰刀样式的军用战刀几乎完全退出战争舞台,依旧沿用的多为骑兵刀或仪仗配刀(剑)。下面简要介绍清末及民国时期军刀,大致有如下几类:





   (一)西洋军刀极其衍生物


        清末新军军刀及民国前期佩刀,主要有直接进口西洋军刀;或仿西洋刀装样式,刀刃仍为国造夹钢锻打;在日本订制西洋式军刀三大类。除去德式新军马刀可用于实战外,其余各类多作为仪仗佩刀,失去实战功能。






   镇南关守将冯子材的佩刀柄已是明显的西洋式样








   清末新军教材,其中有使用的德军制式马刀图样







   清末新军军官,其佩刀明显的可以看到已经使用西洋马刀式的佩刀




















    刀身铭刻“我武唯扬”四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猫坛客服秋
在线咨询
客服热线
13609933592|09916641055
猫的微信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新疆的猫、和田玉、论坛 ( 新ICP备19000534号-2 )

新公网安备 65010602000597号

GMT+8, 2024-5-19 23:31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