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猫

查看: 130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石堂中州分舵】春秋时期玉器背景及小知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6 04:1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历史上的东周时期,包括春秋和战国(前770年—前221年)两个社会阶段。东周社会的特点是,各诸侯国政治二分立,军事相争,形成纷争战乱的局面。在此政治背景下,生产力却有很大发展,手工业的玉器、铜器、陶器铜器、陶器、金属货币、纺织、漆器、铁器等获得极大进步。


        东周玉器是继西周之后的高峰发展期。数量丰富,出现不少新造型,纹饰和工艺技巧也有新变化,形式美的标准大大提高。玉器的总体风格是:细腻精美。统治阶级享玉,由西周时代注重礼仪性;转向注重装饰审美性。故此,装饰品占主导地位,礼仪器与之相应发展。
  
        春秋时,礼乐崩坏,侯国玉器数量惊人,用玉制度僭越现象严重,各诸侯竞相用金玉佩带,导致了佩带礼玉的兴盛。
   

        春秋时期出现了一些新的玉器种类,主要是尚武玉器的较多出现。其时期出现的尚武玉器有玉剑饰、玉匕首柄、玉钺、玉戈、玉蹀等。         

        春秋玉器是西周玉器的继续和发展。早期仍善用双阴线来刻划图纹,在装饰上则进一步强化了西周晚期出现的在某一造型内雕琢单一的或相互交缠同体的龙纹图样,从而使细小变形且纠集在一起的众多龙纹,经常出现在主体造型内,同时布局繁密,几乎不留余地。如河南光山县黄君孟夫妇墓的玉虎,其造型为扁平体的虎形,低首拱背,曲肢卷尾。虽说此虎神态有些呆板,无有太强的动感,但虎身上的装饰却格外引人注目。它除了在腹部、腮部、双肢列有少许几何纹外,通体满饰变形的龙纹,上下交错,左右呼应。这种独特的双阴线工艺及"形中有形"的装饰手法,在春秋早期玉器中极为流行,可谓春秋早期玉器的一大特色。

        春秋中期以后,这种繁密的阴刻装饰线纹逐渐变得稀疏,并多以较宽的斜刀进行雕琢。到了晚期,线刻工艺逐渐减少,代之而兴的是去地隐起的浅浮雕技法的盛行。如山西太原金胜村晋卿赵氏墓的玉磺、玉佩等,不但工艺精细,琢磨光润,而且由于采用了浅浮雕的工艺技法和更加抽象简化的龙纹图案,所以使繁密的画面,通过高低起伏和有序的布局,更富有一种寓意深远的立体效果,增加了一定的神秘色彩。

        春秋时期流行的寄生于造型内的繁密且抽象的龙纹装饰,以虺龙纹为主要的题材,这种纹饰以侧面的龙首为主,具有圆眼、翘鼻、张口、吐舌的形象,常以细小的形态布满器表,形成抽象繁密的风格。由于虺龙纹的制作方法,会随着时间的早晚与区域性的差异而改变,因此产生双线虺龙纹、宽线虺龙纹、浮雕虺龙纹及单线虺龙纹等形态。

        双线虺龙纹盛行于春秋早期,它的制作方法是用细砣雕琢的双线纹,组成翘鼻、张口、吐舌的侧面龙首形象,所以称为“双线虺龙纹”。


        双线虺龙纹在玉璧、玉珩等几何造形上,大多沿着器物的形状作规律性的分布。例如在山东省蓬莱县村里集墓葬所出土的春秋早期玉璜,呈上弦月形,左右两端各有一个系带孔,表面雕琢三排双线虺龙纹,即是顺着玉璜的弧度排列,而布满器表的。


        但是在象生动物玉饰上,双线虺龙纹的安排则随器而异。例如在河南省光山县宝相寺黄君孟墓所出土的兽面玉饰上,双线虺龙纹以相背、相对或倒向的姿态,做对称性的分布。然而在同墓出土的虎形玉饰上,双线虺龙纹则有朝上、朝下、朝左、朝右等不同的形态,布满玉饰表面,展现出抽象繁密的样稿组装风格。

        宽线虺龙纹盛行于春秋中晚期,与双线虺龙纹一样,具有翘鼻、张口、吐舌的侧面形象,因为两线之间的距离较大,所以称为“宽线虺龙纹”。


        宽线虺龙纹的制作方法比双线虺龙纹复杂。首先,玉工用细砣雕琢二条间距较宽的双阴线,用斜砣将双线之间琢磨为倾斜的坡面。其中,在象征口鼻的S纹处,必须分为上、下两半,让斜砣由相反的方向来雕琢,使整个S纹犹如两C相连一般,并在中间产生一道斜转的凸棱。


        例如在河南省淅川县徐家岭一○号墓所出土的玉环上,有四个宽线虺龙纹顺着环状器表排列,每个虺龙纹以网格状的椭圆形为眼,宽线S纹、云纹、谷纹勾勒五官等轮廓,每个宽线纹皆以斜砣琢磨成坡面,口鼻处还有一道突起的斜棱。这些高高低低、平斜扭转的线条,也会产生光影闪烁的效果,为平面纹饰增加一些立体生动的感觉。

        浮雕虺龙纹盛行于春秋晚期,它的制作方法比前二者更为复杂。玉工必须先用细砣在玉器的表面上,阴刻出龙纹的轮廓,然后在轮廓线的内外减地,形成浮雕云纹和谷纹,拼出虺龙的雏形,最后再雕琢圆眼和细扭丝纹,即可完成浮雕虺龙纹的制作。

  由于浮雕虺龙纹是用许多云纹、谷纹、S纹所组成,不仅可以呈现侧面龙首的形象,还可以表现奔跑的腿部,使浮雕虺龙纹显得更加生动。例如山西省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所出土的玉珩,表面以二道细扭丝纹区分为三个区块,左右两端各有一个面向外侧及面向下方的虺龙,中间的扇形区域则雕琢二个彼此相背的虺龙。玉工透过浮雕云纹、浮雕谷纹及细扭丝纹的组合,让虺龙纹产生奔腾的力量与动感,成为浮雕虺龙纹的特色。


  单线虺龙纹是春秋中晚期秦地区所盛行的纹饰,它的制作方法是先用砣具浅刻的线纹打稿,再逐步深刻成纹,虽然翘鼻张口的侧面形象与其它的虺龙纹一样,但是纹饰全部都以单阴线组成,因此称为“单线虺龙纹”。

  单线虺龙纹也以细小的形态、规律的次序排列在玉器的表面上,例如陕西省凤翔县雍城所出土的玉璧,形体较大,内孔较小,器表由内至外,排列了三圈或四圈的单线虺龙纹,线纹走向呈垂直方转或是三角形的转折,呈现秦国地区的纹饰特征。
  春秋时期的虺龙纹,不论是双线、宽线、浮雕或单线,始终以固定的侧面形象,维持着抽象繁密的风格。到了春秋晚期以后,虺龙纹开始出现解体的趋势,为战国时期的规律性纹样,揭开演变的序幕。

        随着人们审美意识和文化观念的改变,逐渐消失。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盛行的胆龙纹眼睛退化,解体成云、谷相杂纹,并逐渐发展为谷纹、蒲纹、乳钉纹等工整规律的几何纹样。这里我们暂不讨论战国玉器中常见的云纹、谷纹是否是由春秋时的龙纹演变而来,只是可以肯定地说,春秋玉器画面上盛行装饰的繁密细小的龙纹图样,在战国时已不可出现(特别是在战国中期以后)。它应是春秋时期(或战国早期)的遗物。因为艺术是一定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和缩写,所以,它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审美情趣、意识观念的改变,其风格也必定会推陈出新。也就是说,不同的社会时尚,必定会产生造就不同的艺术风格。玉器如此,其它工艺美术品亦如此。
        春秋时期的玉璧,既不同于良渚文化的素面玉璧,又不同于战国时的大形饰文玉璧,而是一种小型系璧,直径5厘米左右,大多边出细廓,两面饰纹。此种玉璧不是祭天之器,而是佩带用器。

        最能反映春秋时期琢玉水平的应是玉璜,其数量众多,型式别具一格。双龙首玉璜的出现,是春秋玉器对称构图的绝妙例证。春秋玉璜佩挂时,不像早期两端向上,而是向下,这与当时认为璜由虹演变而来,龙首饮虹能致雨有关。璧、璜是春秋玉组佩的重要构件。



nEO_IMG_4.jpg (67.45 KB, 下载次数: 20)

nEO_IMG_4.jpg

nEO_IMG_8.jpg (84.24 KB, 下载次数: 20)

nEO_IMG_8.jpg

nEO_IMG_9.jpg (119.96 KB, 下载次数: 21)

nEO_IMG_9.jpg

nEO_IMG_10.jpg (116.1 KB, 下载次数: 32)

nEO_IMG_10.jpg

nEO_IMG_11.jpg (120.04 KB, 下载次数: 22)

nEO_IMG_11.jpg

nEO_IMG_12.jpg (64.09 KB, 下载次数: 27)

nEO_IMG_12.jpg

nEO_IMG_13.jpg (59.75 KB, 下载次数: 18)

nEO_IMG_13.jpg

nEO_IMG_14.jpg (58.88 KB, 下载次数: 24)

nEO_IMG_14.jpg

nEO_IMG_15.jpg (64.39 KB, 下载次数: 23)

nEO_IMG_15.jpg

nEO_IMG_16.jpg (62.33 KB, 下载次数: 18)

nEO_IMG_16.jpg

nEO_IMG_17.jpg (59.79 KB, 下载次数: 24)

nEO_IMG_17.jpg

nEO_IMG_18.jpg (56.03 KB, 下载次数: 19)

nEO_IMG_18.jpg

nEO_IMG_19.jpg (48.19 KB, 下载次数: 18)

nEO_IMG_19.jpg

nEO_IMG_20.jpg (53.27 KB, 下载次数: 26)

nEO_IMG_20.jpg

nEO_IMG_21.jpg (68.24 KB, 下载次数: 16)

nEO_IMG_21.jpg

nEO_IMG_22.jpg (51.14 KB, 下载次数: 18)

nEO_IMG_22.jpg

nEO_IMG_23.jpg (62.21 KB, 下载次数: 37)

nEO_IMG_2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6 04:12 | 只看该作者
春秋玉器的特征

1、西周玉器的遗风

        中国玉器发展过程中的一条基本规律是承前启后,说明玉文化有承传性与流变性双重特点。一般的情况是、承传性不如流变性表现得突出;流变性主要表现为在承传基础上呈现多方面的创新。

        春秋玉器在继承西周玉器的造型。纹饰上,亦表现出这一特征。如双龙首璜饰有宽窄双阴线纹的龙首纹等。双龙首延续了西周的基本造型,但有了新变化。

龙首纹造型可分为三式:
一式,龙首为具象形,如江苏吴县吴国窖藏者,
二式,龙首为概括形,如太原金胜村、宝鸡益门村所出者
三式,龙首为抽象形。另外,方嘴龙首是春秋时期首现的,如吴国客藏者。这些种龙首级政,被战国玉珍所沿用。

        西周晚期始兴的宽窄双阴线纹在春秋时沿用,但线形有新变化。两条线的宽窄比例扩大,即定线加宽,且线底呈凹圆形,纵剖面为凹形,即在宽线的一侧加刻极细的单阴线。如吴国窖藏的龙首纹环、双龙首琐(残)、龙首纹摇和龙首纹佩等,均很典型。

2、玉觿的广泛使用

      《诗经》是周初至春秋期间的中国最早的诗集。《芝兰》所描述的佩觿,说明它是重要的服饰文化内容,恰与春秋多玉觿相同。制觿的材质,陈玉外还有象牙、犀角,当以玉者最贵重。觿的用法,据《礼记·内则》“子事父母左佩小觿,右佩大觿。”觿可能是随身附带的一种解结工具,以备父母使用,似包含某种礼仪意义。《说苑·修文》:“肆治顿决乱者佩觿”从宏观上看,古时变乱为治并以解难,以佩觿为象征。

3、援、胡、内结构玉戈的初现

        商代和西周的玉戈,由前部的锋(援)和后部的柄(内)两部分构成。西周的实用铜戈,造型变为在援内相接处,加上短‘胡”,其上有“穿”(孔)。胡部穿孔是为了加强戈与秘(柄)捆绑的牢固度,以增强杀伤力。苏州符墅关真山基所出残玉戈,实为戈的胡部,其上有二孔(上部孔残缺)。可以想见,当初它是完整的援、胡、内结构的新型“玉兵”礼仪仪仗器。这样的玉戈,此为首见,其造型当源于西周铜戈。

4、龙虎合体造型

        龙虎合体造型的玉器,在商和西周时尚未见到,春秋时始有这种创新造型。河南光山宝相寺黄君盂墓和益门村的龙虎台体佩,可分为三式:一式,虎体,龙首,龙角,背上出一龙首,前后肢有龙鳞纹,虎爪、虎尾;二式,虎体,龙首,有虎毛纹,两肢有龙鳞纹,虎爪,虎尾;三式,虎形,满身刻细明线龙首纹。古时把龙虎两类造型相系一处者,最早见于河南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的贝塑龙虎图形。

        文献上则有《易·乾卦》:‘云从龙,风从虎’说,将二者喻为同类相应的现象,所以《注》说:“龙是水蓄,云是水气,故龙吟则景云出;虎是威猛之兽,风是震动之气,故虎啸则谷风生。’实际是将虎龙比喻为风雨。


5、云纹龙形佩

       春秋云纹龙形佩,大大突破与发展了商和西周的同类器型,表现出造型与形式美的创新成果。

在构图结构上分为三式:
一式,单独排列;
二式,与其他卷云纹相钩连;
三式,作为龙首纹造型的基本构成。龙的造型别开生面,它九曲婉转,体态活泼灵动,风格飘逸柔美。

春秋云纹龙形佩为战国两汉同类器开了先河,特别是战国灵动优美的玉龙造型,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形成的。

6、首现谷纹

        玉器中的谷纹极为普遍,古代以饰谷纹的玉器为祥玉,玉器谷纹是谷物种子颗粒的象形。玉器中最早的谷纹,见于春秋晚期。如金胜村所出的谷纹龙形佩、谷纹管等。

谷纹的造型及布局特点是:
其一,浅浮雕,谷粒圆鼓,体形较大,手感圆钝;
其二,谷粒后端较尖细,但加细弯阴线(表示种子萌发后的根须);
其三,排则较稀疏,且不太规则。

        自西周时,谷物生产已很兴旺。《管子·轻重》:‘九州之民,乃知谷食。”加上铁质农具的使用和牛耕技术的应用,粮食生产十分发达。谷纹在造型艺术上的反映,则是很自然的事。

7、谷纹龙形佩

        谷纹与玉龙的结合,始兴于春秋晚期。典型的谷纹龙形佩,见于金胜村所出者。做九曲弯转的回首龙,满饰圆圆饱满的谷纹。
   
        春秋谷纹与谷纹龙形佩为战国玉器谷纹及谷纹龙形佩的直接源头,并一直流传下去,直至清代的仿古玉器。谷纹与谷纹龙形佩的源远流长及其强大的生命力,说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以农业立国为根基,其文化架构的主梁之一,归根结底是龙星崇拜(祈雨)文化。

8、螭纹初现

玉器的螭(蟠螭)纹始见于春秋已被考古学所证明。

        从总体看,螭纹造型的发展,是由简向繁变化。如从无角到有角,从无足到有足,从无翅到有翅等。春秋玉器的螭纹,则是最初的蓝本。

9、龙鳞纹造型的新变化

        龙鳞纹在商和西周玉器基础上,出现了从简与从繁的两种新形式。从简者如黄君盂墓残虎形佩,从繁者如上村岭M1634。黄君孟墓龙鳞形饰,是双重叠加形,是迄今所见龙鳞纹的最繁复者。

玉器龙鳞纹造型发展的趋向大体是从简到繁。龙鳞纹的变化是鉴别商至春秋(从战国起基本不见龙鳞纹)玉器的一个重要依据。

10、龙首纹是玉器的主体纹饰

        这是春秋玉器总体艺术特点和风格特色的所在。作为单独纹饰的龙首纹,最早见于商代,如妇好墓所出龙首纹玉刀。

        春秋玉器龙首纹造型的基本共性是:由单阴线或双阴线勾云纹或卷纹构成在一件器物上,龙首纹按一定的方式(方位及顺序)排列铺置;极为细密,龙眼睛细小难辨,以龙首为单位,绝对不见龙身;龙口吐舌。较有代表性的龙首纹,可举下面几例:上唇上卷,下唇内敛,吐舌,立耳椭圆眼睛;尖耳,开战国玉龙耳形之先河,圆眼睛,下唇向下卷;双阴线构成,双唇呈S形,是战国玉龙唇形的源头,双圆圈眼睛下后出前足。


11、新创的蟠虺纹

蟠虺之蟠,读为盘,形容小蛇卷曲盘旋状。虺是一种毒蛇。春秋蟠虺纹大多为圆首、尖嘴、小圆眼、短蛇形身。

12、双龙合体佩

春秋新兴的双龙合体佩,其造型突破了西周双龙合体纹饰的旧范,变成独立成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6 04:14 | 只看该作者
13、纹饰的新技法和新风格

        概观多数春秋装饰品玉器上,雕刻一种新型的纹饰,即满满雕刻了由勾云纹或卷云纹组成的复台型龙首纹(整体看为龙首纹而龙首纹均由勾云纹或者云纹构成)。

        纹饰的工艺技法是以单阴线勾画出龙首纹、勾云纹、卷云纹的轮廓结构,然后将阴线全部深入地刻下去,使龙首纹能突出起来,最后将突出起来的部分,琢磨得圆润而有光泽。

        这种工艺方法可称作‘阴线刻兼浮雕法’;因为,在整体视觉上,龙首纹呈浅浮雕形。这样的龙首纹表现出敦厚而灵秀的美感,它大大优秀于商和西周玉器多平面阴线刻技法的艺术水平和艺术表现力。

阴线刻兼浮雕型的纹饰具有的形式美特点是;
其一,满密充实,
其二,敦厚圆润。

        满密充实是指纹饰不仅布局满铺,不留一点余地,而且细密均匀排列有序,表现出装饰手法的严密丰实的新风格。

        敦厚圆润是指纹饰表现出的视觉美效果看上去纹饰似比器物加厚了,有柔秀厚实之感;浮雕有匀圆莹泽之美,手感滑润舒适,敦厚圆润的艺术美,恰与玉的厚朴温润的本质美相谐。

        春秋时通过纹饰的装饰美来表现玉与玉器的审美特征及审美价值,达到了空前的高度。阴线刻兼浮雕型的纹饰,在战国玉器中得到继承。

        “游丝刻”也是春秋玉器中的新工艺与新风格。这种极为细密的阴线纹,其细微的程度,有时肉眼会难以辨清楚。游丝刻多施饰于龙首纹的耳、唇或舌上,实际为表示束丝纹。

        另外在虎形饰、兽面饰和器物的边缘上,也有这种纹饰。“游丝刻”以细如毫毛、间不一发的纤微秀美,表现出工艺的精巧妙绝。

        14、春秋玉器制作技术也有新的提高,主要表现为开料技术的提高。此时的开料很均匀,也很薄,厚度一般从以往的0.4cm减到0.2cm左右。多次发现做好的一件两面纹饰相同的玉器从中间对剖成两件相同之器,结果因器形太薄而无法再在其剖面处重新饰纹,而形成一面有饰纹,另一面光素无纹的现象。

        春秋玉器的饰纹,早期虽然仍见殷商至西周流行的双钩线纹,但此期的双钩线已无西周时的一粗一细相互搭配的特色,而多呈细密布局和线条短小感,所组图纹更抽象变形而不识为何物。及至春秋的中晚期,上述现象除在陕西省雍城(先秦国都城)出土物中尚见单条或双条阴线组成的纹图外,在其它地区,则由隐起加细阴线纹代替双钩阴线纹,并多像夔龙纹.鉴于此类饰纹虽做工精致,但均表现出抽象变形,且各条夔龙间界线不清,首尾互缠,奇特细密和似有似无感,故有人又称其为“寄生虫纹”。

        春秋玉器中,在穿透孔眼的位置和粗细等方面也有一些特点。如玉璜穿孔的位置,在此前或一端有一至二孔,或两端各有一至二孔,及至春秋的中晚期,其穿孔除两端仍有对称的各一孔外,另在弧凸一侧的中央增加一个穿孔,结果当用其佩挂时,此前是弧凸一侧朝下,凹弧的一侧朝上,而此时朝向刚好相反。

        又如穿孔的直径,春秋早期仍与前期各代同,即穿孔时的钻孔痕是入口大出口小,通条孔径较短和较粗,及至春秋中晚期,有的孔眼因开始用铁钻穿孔而表现整条孔眼的直径用肉眼看时是大小相等,而且孔眼更细小和长度更大,甚至有的已达10多厘米。

15、玉制工具和仪仗器已消失不见,即使有个别发现,也多是前期遗物;“六器”虽时有发现,但数量极少,唯“六器”中的“琥”,若此期的虎形玉器确为玉琥的话,则其数量是相当多的,往往在一个墓中就出土几件乃至十几件。

16、成组佩不仅数量有增无减,且组合形式也大变,出现上部有珩、中部有璧或环,下部有左右分列的璜和冲牙,并于各器间缀串琚、珠和管等饰品。


延伸阅读

        从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前770年)至周敬玉四十四年(前476年),史称春秋。春秋的考古发掘遗址,主要分陕西及中原两大区域。陕西有宝鸡福临堡、茹家庄、阳平奏家沟、益门村、凤翔八旗也、石家营、姚家岗、瓦窑头、高庄、河南屯、长安客省庄、雍城马家庄、南指挥乡、户县来村、城南关、铜川枣庙、陇县边家庄、十脂桃树前;河南有陕县上村岭、斯州下寺、温县西张计、光山空相寺、信阳平桥、洛阳中州路、固始候古堆;甘肃灵台景家庄;江苏吴县通安乡、苏州符墅关真山、六合程机山西太原全胜材、晋都新田侯马寺村、晋城、长子牛家坡山东蓬莱柳格庄、临淄郎家庄、管县大店子,沂水刘家店子。临胞凤凰岭安做寿县西门;湖南长沙洲城桥;湖北随县城郊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猫坛客服秋
在线咨询
客服热线
13609933592|09916641055
猫的微信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新疆的猫、和田玉、论坛 ( 新ICP备19000534号-2 )

新公网安备 65010602000597号

GMT+8, 2024-5-5 17:08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