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猫

查看: 107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石堂中州分舵】战国时期玉器背景及小知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30 03:5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玉器在战国时期的表现,可用一句话来概括,即玉器数量空前增加,玉器领域空前扩大,玉器工艺空前广泛,成为上古时期中国玉器工艺的黄金时期。战国时期的战争主要以谋略的兼并,扩大自己势力范围为主要目的的战争,破坏性相对较小,竞争相对激烈,在一定的程度上反而有利于文化的开展,同时也对战国玉器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其影响如下:
   
(1)各诸侯玉器进一步发展,其由于政治、文化和对外交往及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各国都注重发展玉器。
(2)玉器成为国家重器,夏商周之国之重器,基本以青铜器为主,特别是青铜鼎,是国家的象征,但到了战国,青铜器虽仍以独特的艺术风格继续发展,可是做为国家的重器的地位开始动摇,由玉器取而代之。
(3)玉器成为国家的重要财富。
(4)玉器成为修复邻里关系的重要赠品。玉器成为传递信息,连结友情的纽带。当时社会活动,玉器均可做代言物。

        战国玉器的用战国时期玉器的特点途空前广泛,已渗透到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玉的诸多用途中,可概括为政治用玉、军事用玉、生活用玉和丧葬用玉。政治用玉主要只政治、外交、祭祀、聘贤等与政治活动有关的用玉情况,这类玉器以玉璧、玉圭最多。玉圭型式既多,用途也多,不仅用来祭祀天地鬼神,象征等级制度,也被用于朝观、婚聘等。

        军事用玉较春秋时期多,主要饰玉带钩、玉戈、玉具剑的大量增加。战国玉器礼性淡薄,加上赋予玉器道德观念,同时又成为可以买卖的商品,因而生活用玉增加最快。战国生活用玉有两大类:
    (1)是成套玉组佩的大量出现。
    (2)实用生活用具的普遍使用。

        战国的玉佩组,不仅数量多战国时期玉器的特点,结构复杂,而且器型大,趋向成套化而不是组合化。战国丧葬玉至春秋时期有较大变化:
    (1)面幕玉饰数量增加,结构较为复杂。
    (2)由其它玉器改制的玉甲片广为流行,是汉代玉衣的雏形。
    (3)玉龙、玉璧等不仅馈赠、佩挂等实用,也大量用于丧葬,但玉质较次,多用次玉岷制作,雕琢马虎草率从事。

        铁器的发明使用,使玉矿的大量开采,大块玉坯的切割。浮雕、透雕、和线刻等综合雕琢艺术的灵活运用成为可能。战国玉器造型,方、圆、几何型器进一步减少,背景是礼玉的进一步衰落。经典造型是S行龙凤玉佩的大量涌现,型式多样,千姿百态。S型艺术语言,孕育着阴阳太极,周而复始运动的客观规律,是中国古代宇宙及认识论的形象概括。缕空技艺在战国玉器上大放异彩,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其特点是在器物的边廓加以缕雕刻画,或雕龙凤纹,或琢祥云凤鸟纹,装饰韵味很浓。战国玉器一改春秋玉器繁缛的装饰风格,向简炼、清新、规范化方向发展。谷纹、蒲纹、精细的云纹成了战国玉器的当家花纹。反应战国玉雕工艺水平标志的另一方面,是镶嵌玉技术的完善,当时琢玉业和金银细工结合起来,将金银铜铁和玉、绿松石、琉璃等多种材料综合使用,创造了错金银镶嵌宝玉新工艺,受当时上层贵族的欢迎。玉器虽是工匠艺术,但战国玉器匠义大减,艺术趣味很浓。



        由于战国时期社会的变革、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儒家赋予玉的种种道德文化内涵,所以使得战国时期的王公贵族,皆以佩玉为时尚。从目前考古资料可知,战国玉器较之春秋玉器品种更加丰富,它突破了春秋时期多以小件为主的装饰玉、葬玉等,出现了大型的玉磺、出廓玉壁、龙形佩、带钩等;工艺更加精细,玲咙剔透,并多以楼空、浅浮雕的技法、巧妙的构思和独特的造型见长;装饰更加多变,不但有谷纹、云纹等几何纹,还出现了螺璃纹、花叶纹及描写自然生活的图纹。同时战国玉器作品中的神兽造型,均饱含着一种紧张的气势,大大增强了内在的精神韵律,充分显示了战国时期各路诸侯躇踌满志、意欲争霸的凌云气概。

        战国早期玉器以山东鲁国故城和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玉器为代表。其工艺较前复杂,造型亦渐舒展,器体边角尖锐利落,特别是回首挺胸的龙凤形象也开始展示出了一定的动感。装饰图纹则多为较密集的去地隐起的谷纹、卷云纹等。有的谷纹周缘还刻划出一条阴线,甚至使之勾连。此时浅浮雕玉器去地并不彻底,多沿图纹而碾磨,因此产生了一种时隐时现、变化多佯的艺术效果。其中举世瞩目的曾侯乙墓出土的多节龙凤纹佩,更是战国早期玉器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该佩玉料细润,工艺精湛,通体长达48厘米,用5块玉料琢制而成。器面分别雕琢有龙、凤、璃等,并间饰几何纹。同时集阴刻、浮雕、镂空、接榫、碾磨于一器,工艺复杂,难度极大,体现了战国早期高度的治玉水平。

敲黑板~知识点


1、双龙首佩的新造型。春秋时期已多见双龙首型璜,其造型是单纯地作拱桥形。这种玉器发展到战国时期变成较为繁复的双龙首佩。这些玉佩的造型仍以原来的双龙首为主体,在其上下边缘附设对称式镂雕双龙、双凤、兽面等纹饰,使玉佩造型更为丰满;由原来的单行对称,变为二或三层对称,丰富和增强了对称形式美;由于施用透雕工艺,加强了器物及其形象的玲现剔透的生动感。此类玉佩的创新形式被汉代玉佩所继承。
  
2、龙首形带钩。春秋时期带钩,形体较宽而短,钩头较薄。战国时期的玉带钩,造型变化了许多,其特点是:形体窄长,弯曲,较短;多四方体,多四方钮;钩首作龙首形,嘴较薄,稍上翘,尾略向下弯曲;如将它平放,则钩尾略高于钩钮底边线;多数光素,个别的于钩身雕出几条阳线直线纹。战国玉带钩为汉代直至明清时期的玉带钩奠定了基本造型(如龙首形),开玉带钩大系列之新起点。

3、谷纹龙形佩的分类。


春秋谷纹龙形佩少见,且造型较单一,形体弯转不甚。


战国时它的形体变化较大,如按时间先后顺序,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其一,波折形,或作一个弯转;
其二,作两个弯转;
其三,作三个或更多弯转。
这些造型的系列,表现出它们从简单到繁复的发展过程,似乎说明人们对龙文化的审美意识的不断深化(弯转多者,则动感强)。
战国玉龙的艺术特色是飞动之美。飞腾的形态与 飞龙在天的意趣相合,从而加强对龙神力的崇拜。玉龙造型变化的基本规律是年代越晚者,形体姿态的美越突出。古代玉龙的造型,唯战国者达到了美的极至:它是战国激荡若狂澜,欣欣而勃发的时代精神的象征;是中国传统文化动感特色的一次极好的展现。
   
4、螭人形佩。片形镂雕兼线刻螭衔裸人,双爪抓住人的上下肢,人肩部生羽翅,两侧有二肩生羽翅的仙人。而二翼人即中国最早的羽人形象。羽人即道教中的羽化登仙的飞仙。羽人形象初见,是早期道教羽化、仙化思想的珍稀实物例证。
  
6、伎人项饰。河南洛阳金村出土,由5个卷云纹玉管、双使人、谷纹卷云纹龙形佩及金环链串系组成。相类的造型又见于同地所出伎人,作长袖舞动状。是宫廷欣舞者的早期记录。此项饰型式对称,长袖过头或垂至股胯,舞姿若飞燕。其阴刻线条极为流畅生动,把衣料柔软风旋的质感和动感,都充分地表现出来了。观裙的静中寓动与人的端丽凤仪,具有极高的艺术魅力。战国伎人玉饰的造型与意趣,成为汉代玉舞人佩的楷模。
  
8、玉剑佩。玉剑佩表现的是贵族行为文化中尊礼尚仪的思想。
  
9、玉石羽。学术界俗名耳杯者。可见它的文化价值巳超过了一般酒器。战国玉羽见于传世典型器,有龙首纹羽。此器耳部有线雕龙纹,雕琢极精美,是战国玉羽治之代表作。玉(石)羽是战国酒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为汉代玉、漆质羽造型之本。

10、楚龙异彩。战国时期中原各国的主龙是装饰品的主体之一,而楚国玉龙更是别具风彩,各地考古发掘的楚国玉龙,其造型与纹饰的特点,归纳之起来有:
其一,龙身弯转较少(多一个或两个弯转,多回首形);
其二,龙首有角或耳,无眼睛,上唇长(长脸),下唇短且内卷,并与上唇相连,连接处形成圆孔,上唇与身体相接;
其三,身缘出毛(或爪)且较长,或呈两分其上有平行阴线纹一至三条;
其四,多数有阴线谷纹,少数为浅浮雕谷纹饰用单阴线,粗放有力;
其五,龙体如奔驰腾跃,风格矫健狂放。


nEO_IMG_1.jpg (139.77 KB, 下载次数: 17)

nEO_IMG_1.jpg

nEO_IMG_2.jpg (113.78 KB, 下载次数: 20)

nEO_IMG_2.jpg

nEO_IMG_3.jpg (93.43 KB, 下载次数: 20)

nEO_IMG_3.jpg

nEO_IMG_4.jpg (96.52 KB, 下载次数: 20)

nEO_IMG_4.jpg

nEO_IMG_20.jpg (94.51 KB, 下载次数: 22)

nEO_IMG_20.jpg

nEO_IMG_21.jpg (112.91 KB, 下载次数: 21)

nEO_IMG_21.jpg

nEO_IMG_22.jpg (70.67 KB, 下载次数: 26)

nEO_IMG_2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11-30 03:5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猫坛客服秋
在线咨询
客服热线
13609933592|09916641055
猫的微信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新疆的猫、和田玉、论坛 ( 新ICP备19000534号-2 )

新公网安备 65010602000597号

GMT+8, 2024-5-19 12:02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