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猫

查看: 15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石堂中州分舵】12月18日~江左梅郎摆茶阵~~喊您聊聊古玉魏晋南北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8 03:5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魏晋南北朝从公元220年至公元589年, 369年间共有30余个王朝在这个阶段存在。其间社会动荡不安,战乱纷起,政权更替频繁。处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玉文化的发展受到了抑制,从汉代玉器的辉煌期进入到了玉器发展的低潮期。中国玉器发展史也从此告别了“王玉时代”,玉器逐渐以装饰玉、实用赏玩玉为主,并走进了商品流通领域。

        尤其是曹魏文帝下令禁止使用玉衣,致使葬玉一落千丈,仅为趋向写实而又简括的玉豚、玉蝉之类的玉雕,在有限的范围内流行。此时佛教乘战火烽起、生灵涂炭之机,深入民间,扩大影响,促使玉工艺转向新领域,以和田玉雕造佛像或引进玉佛,在民间以曲阳白石和黄花石替代和田玉造“玉佛”供养。 总而言之,在这一时期,玉器工艺比两汉显得萧条,传世或出土玉器也寥若晨星,做工也显得简略朴素,精工者极少。表明古代玉器史已由高度发达的、处于巅峰地位的两汉玉器工艺,渐渐向它的低谷滑落。同时又出现了向新功能、新领域转化的萌芽。
   
魏晋南北朝玉器的总体面貌及格局,表现在两个方面:
   
(1) 当时是介於以传统风格为主的汉代玉器辉煌期,至开放的唐代玉器高峰期的中间低谷期。
   
(2) 当时从商周、秦汉以来,中国玉器以礼仪用玉和丧葬玉为主的古典玉器传统,至唐宋玉器逐渐以装饰玉、实用鉴赏玉为主的中古风格的过渡时期。
   
其玉器的风格特点是简单,用途简化,装饰简。汉代以前盛行的礼仪玉,魏晋南北几乎不见,偶尔所见琮璧礼玉,或是前代旧玉,或是仿摹,没有创新。丧葬玉在此时期,也大为减少,不受重视。魏晋南北朝玉器,有所创新并打上时代特点的,要推日用玉和装饰玉。当时日用玉有玉杯、玉带具和玉印等。玉带钩的特色在当时器型一般较小,钩首多作龙首形,变厚变宽。当时的装饰玉承袭汉代风格,有衣着饰玉和剑具饰玉两类,但品类、造型及雕琢风格,均逊於汉代。


玉珩,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流行玉佩,多数作如意云头状。
  
当时的玉剑饰,也已是风烛残年,自西汉达到顶盛时期以来,逐渐走下坡,至魏晋时期仅见剑首、剑等零星饰玉

魏晋南北朝  滑石猪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割据,战争不断,对人力资源枯竭式的使用直接导致从事玉器手工业的人员大量减少,工艺基本上沿袭汉代的风格,但已逐渐衰竭,大多做工简略朴素,精工者极少。


   
魏晋南北朝时期玉器的器型,大致可分以下几类:


1.丧葬用玉  


自三国曹魏时起朝廷明令禁止厚葬,薄葬之风兴起,导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丧葬用玉大大减化。玉衣在这个时期已经不再制作,九窍玉也很难找到成套的,玉琀玉握的制作水平也不如以往。

2.礼仪用玉   


璧、琮、圭、璜、璋、琥是传统的六种礼玉,汉代时,这六种玉器的礼制意义大大减弱,且不见璋与琮,璜、琥主要用于佩饰,只有璧与圭作为礼玉应用于朝仪、聘礼或祭祀等仪式中。魏晋南北朝礼玉的用途虽不见于文献记载,但其形制与两汉相同,其意义也应一致。此期的礼玉数量比汉代进一步减少,说明传统礼玉的使用已近消失。


魏晋南北朝  玉组佩

3.装饰用玉   


包括璜,环、玦、云形玉珩、梯形玉佩、半月形玉佩、心形玉佩、玉虎、玉剑饰、玉串饰、玉坠等。玉璜、云形玉珩、梯形玉佩和半月形玉佩的数量较多,它们组成的成套佩饰是这一时期常见的玉组佩形式。汉代完整全套的玉剑饰包括剑首、剑格、剑璏和剑珌,大多出自级别较高的诸侯王墓中,魏晋南北朝时玉剑饰的数量和种类大大减少,仅见玉剑首和玉剑璏。

魏晋南北朝  玉珩

4.生活用具  


包括玉印、玉钗、玉带钩,玉棋子、玉小方牌、玉樽、玉栀、玉耳杯和玉盏等。这些玉器的制作都较精致,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装饰意义。

5.陈设用品   


随着东汉末年佛教的盛行,出现了用玉制成的佛造像。陈设用玉还有玉辟邪、玉瑞兽等,目前所见多为传世品。


   
魏晋南北朝玉器的纹饰风格有三个特点:


(1) 是汉代玉器纹饰风格的沿袭;
(2) 是唐代粗阴线纹饰的肇始;
(3) 是玉器以素面为主。

延伸阅读一:


        统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玉器,形制简单,琢工简略,用途简化,多数器物的造型和纹饰,延续汉代遗风,且逊色不少。不过,随着佛教东渐,来自西域的胡床、凳椅等高位坐具,冲击了数千年席地而坐的起居习惯,最终导致了足踏式琢玉砣机(“水凳”)的发明和应用,奠定了玉器制作更趋个体化和精巧化的技术基础。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华玉文化处于由古典向中古演变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创新并形成了对后世产生深刻影响的两大类玉器:


第一类就是汉白玉佛像等体现佛教信仰的玉质造像和法器;


第二类是贵族腰间扎系的玉带,以玉带銙下附着穿孔环(可悬挂物件)的蹀躞带为主。

        北周若干云墓出土的八环蹀躞玉带,由革带与钉在其上的带銙、偏心孔环(扣眼)、铊尾和带扣以及革带后所衬的鎏金铜片组成,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完整玉带。蹀躞带原是北方草原民族的传统服饰,带具最初多见金属质地,在北朝后期出现的玉带,是高级贵族专用的服饰。

        2013年扬州发现隋炀帝墓,墓中出土一副完整的白玉十三环蹀躞带,等级更高,符合文献中北周皇帝御用蹀躞带的规格,而其式样与材质,与若干云墓玉带非常相似,因而有学者认为隋炀帝所用蹀躞带为北周遗物。


延伸阅读二

        随身佩饰是这一时期玉器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包括璜,环、玦、云形玉珩、梯形玉佩、半月形玉佩、心形玉佩、玉虎、玉剑饰、玉串饰、玉坠等。

        这些玉器大多造型小巧,制作精致,上面均有用于穿系的小孔,主要出土于墓主腰部或腰部以下。玉璜、云形玉珩、梯形玉佩和半月形玉佩的数量较多,它们组成的成套佩饰是这一时期常见的玉佩形式。从未被盗掘的西晋刘弘墓和北周王士良墓看,这几种玉器的组合方式是:云形玉珩和半月形玉佩在上,玉璜和梯形玉佩悬其下。王士良墓中的云形玉珩,其上部的圆形孔内铆铜环,环上又附一个圆形小铜环,系佩在鎏金带上。


        实用玉器包括玉印、玉钗、玉带钩,玉棋子、玉小方牌、玉樽、玉卮、玉杯和玉盏等。这些玉器的制作都较精致,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装饰意义。江苏丹阳胡桥南朝大墓出土的玉棋子和玉小方牌,是娱乐用具。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江南盛行围棋,自帝王到诸臣无不爱好。吴主孙权喜“交游博弈”,以至于妨碍国事,故“命侍坐者八人各著论以矫之”;竹林七贤之一阮籍母亡,“与人围棋如故,对者求止,籍不肯,留决胜焉”,古代围棋棋子多为石制,而玉棋子则可能是帝王宫廷中的博弈用具。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还有一种嵌玉器物,即在金、铜、木等器物上镶嵌玉饰,如铜质嵌玉腰带、月牙形嵌玉金饰、玉马头等,做工非常精细。西晋刘弘墓中出土一件嵌绿玉龙纹金带扣,内镶菱形和圆形绿玉44颗,中心饰一条飞腾的龙,眼睛和龙爪关节处嵌有绿玉,颈部排列由小到大的金珠,金玉相映,十分华丽。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新的玉器风格。此期新出现的器形主要有云形玉珩、梯形玉佩、半月形玉佩、玉钗、玉带、玉盏等。实用玉器的增多,是这一时期显著的特点。最早的云形玉珩和梯形玉佩见于西晋刘弘墓中,它们是否就是曹魏王璨所作的玉佩样式,还有待于再考。南北朝时,这两种玉佩在南方和北方都很流行。但这一时期在北方地区见不到具有汉代典型传统风格的玉器,如作礼仪用玉的璧,作佩玉的心形玉佩和作葬玉的蝉等,而这些玉器在南方地区是常见的。这是因为十六国和北朝各政权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他们进入内地后,虽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汉文化,但并没有完全恪守传统的汉礼制,在用玉制度方面亦如此,所以许多汉代的传统玉器在北方地区消失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创新,玉钗、玉带、玉盏等都是北方地区新出现的器类,北燕冯素弗墓中出土的玉剑首,正面圆隆,浮雕流云纹,在造型和纹饰上与汉代玉剑首完全不同。而偏于江南一隅的东晋王朝以及后来的宋、齐、梁、陈四朝,皆以汉的正统自居,基本上保留了中原的汉文化,在用玉制度上仍沿袭汉代玉器的传统,而并没有创新。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一个过渡时期,从新石器时代以来所形成的以礼为中心的中国古典玉器传统至此结束,而此时新出现的器类又孕育了隋唐玉器的繁荣。笔者认为这种现象的产生,是与当时社会历史背景紧密相关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它对当时已形成的几千年的中原文化所带来的冲击是空前而深刻的。汉胡文化相互吸收融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文化,用玉制度也不例外。


        隋统一后,残存于江南的传统用玉制度也随南朝的灭亡而消失,原来流行于北方地区的玉器成为隋唐玉器的主体。例如,玉钗和玉盏见于隋李静训墓,云形玉珩和梯形玉佩见于西安郭家滩隋墓、唐永泰公主墓、独孤思贞墓、李贞墓、李爽墓、张九龄墓及四川万县唐墓。最为典型的是玉带的使用。北周若干云墓中的玉带方形·皆有椭圆形玉环,是用来穿带其他装饰物的。这种腰带是北方游牧民族的传统服饰,腰带上习惯系佩刀子、解锥等游牧生活所必需的生产和生活用具,称为“蹀躞带”。

        唐初时,曾规定官员束蹀躞带,但所佩带的游牧生活物品纯属摆设,后改为佩鱼袋和香囊。唐高宗时以带之多少及质料,为别品级高下的服饰之一,玉带之制自此始。现存唐代玉带较多,陕西西安何家村唐代害藏中即出土七副玉带。可见,隋唐玉器主要受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古典传统玉器的衰亡,实际上是被进入内地的北方少数民族玉器所替代,这也是汉胡文化融合的必然结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猫坛客服秋
在线咨询
客服热线
13609933592|09916641055
猫的微信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新疆的猫、和田玉、论坛 ( 新ICP备19000534号-2 )

新公网安备 65010602000597号

GMT+8, 2024-5-5 21:48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