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并没有和你说的那些名家合作哦,我只是一个玩原石的玩家,当然,我对玉器成品玉雕艺术也感兴趣,关注熟悉已久.
阴刻浅浮雕一定不是易的首创,因为清中后期后很多,我也看得多了,谓自古有之,易也是学来的.同时,一时之风有些夸大,是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对的,因为不是每个人都很懂玉,看到觉得顺眼的东西觉得好很正常.行内争相效仿,子乌虚有的事,但你要说有人也做了类似的东西,这是存在的,但我见得还是比较少的,只有一次拍卖会预展图谱中见过,上海的,用的是别的料子仿的,说明其并不普遍,玉雕行业有模仿之风是为商业利益,正常现象...你说的黄斌荣的评价远不如易,我想这是一个市场受欢迎程度的问题,我要在这里强调,市场热捧程度,并不一定和水平及价值成正比,而且,这种受欢迎程度是可以消逝世,就像6000点的股票...还有,又能刻字,又能雕玉者,实际上还是比较少的,像肖晓东,后面的石峰,甚至后面市场培养的人才,实际上都在几年以后了,说明做这一类产品的人还是比较少的.
我为什么说易是因为工艺走在前面,因为现在正是现代工艺,其水平的高低,要拉长来看,价值定位亦然,这就是时间的考验,而易比较特别的地方是还运用了字,所以他的评价才高,但这个评价,并非是水平的评价,你能明白吗?而你把现代工艺的精细理解成了清新雅致,这是认知局限.你说到世俗,那易的作品也是一样的,做的也是讨巧的东西,易本人都不能否定这一点的.像葛洪,他那里早期出来的早就金蟾,就是仿古的,后来更圆润,更夸张化,根据这位玉友的看法,就是他的评价应该比别人要高了,事实是什么样,类似的东西已经遍地都是了,类似易少勇那样的雅致东西已经很多了,这两样看家功夫的水平,显示在哪里,已经没有了,只剩下吹牛了,别忘了,易作品的年代,正是玉石国有变市场化之初,恰恰是宝玉石行业扶持之初,恰恰是电子机出现之初, 我再说白点,易所在的国有玉雕厂,以前就做过这些东西.
水平一定要能和价值挂勾,不能丧失客观性,不然就是有泡沫,现在已经发现很多大师大作出现缺陷,导致收藏价值大幅下挫,所以现在玉雕行业内都开始简单化,不求有功,但求不错,因为简单,所以交给熟练工来做,因为都做得来!所以大师的工艺价值已经大下挫,买了就亏.谁能说一块透支了几十年利益的牌子能成为一个好的收藏品.水平与价格挂不挂勾是关键,不要用虚无的东西来垫.楼上兄弟,你的贴我也不一一反驳了,我认为你贴子中的观点,论据,全部是错的或偏的,个人不认同.
当代玩家最可悲的地方在于,盲目,并不了解自我需求,鉴赏水平不高.但没鉴赏,还玩个屁,当股票买喽,不是真懂,就别买.玉器经营者亦然,买一大堆所谓名家的商品,当宝贝,结果早期还好,后期积压了遍地都是就急了,早干什么去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