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猫、和田玉、论坛
标题:
【玉友加工】《 蟛蜞 》
[打印本页]
作者:
一帆
时间:
2016-4-29 14:23
标题:
【玉友加工】《 蟛蜞 》
去年到北京会友,磊哥取出一块料子。表面一层粗厚红皮,内里满翳糖。应该是切开以后不如人意吧,这块材料应该已经被打入冷宫了,这么看的确有些灰头土脸,
原来的料子上残留铅笔痕迹,应该有人经手考虑过题材并放弃的。
(, 下载次数: 1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磊哥不顾朋友劝阻,决心想把它做出来,我上手看了以后,觉得这个料子颜色和造型都很像
老广州们熟知的一种小河蟹,叫做蟛蜞。
(, 下载次数: 1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蟛蜞,音“朋其”,又称螃蜞(粤语念起来好像发音差不多)。主要在江河堤岸,沟渠等区域挖掘洞穴,
这个小生物和螃蟹同科,但体形没有螃蟹大,造型也与螃蟹不尽相同。早年间珠江堤岸旁的老广州常见,
据说因为蟛蜞咬秧苗,喜打洞漏水,所以捉蟛蜞属于很重要的一项农活,而蟛蜞的移动非常敏捷,一旦有动静齐刷刷的就躲,所以民间称之为“抢蟛蜞”。
近年来环境变了,要找到这个小东西没有以前容易。不过很幸运的是它离我还是很近,小洲村的溪里
有这个,美院门口的小湖里也有,多的时候只要用一条小绳捆绑着一块肉,就可以轻易的把它钓起来。
(, 下载次数: 11)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11)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8)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定下造型以后居然和一只真蟛蜞十分接近。底部一丝丝的翳糖很像蟛蜞身上的绒毛,
背上的灰红色也高度接近实物,以至于好多朋友把这一件拿上手都说了脏话。
(, 下载次数: 11)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8)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原来表面的粗毛孔去掉以后,露出来的部分红色提鲜了,料子的细腻程度油润性也一定超出你们的想象,
雕刻和打磨的过程都非常的受控制。(上图为精修未打磨)
用红檀配底座。
(, 下载次数: 6)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虽然图片没有办法完全展示这一件的体积感,但还是来看看完成图吧。
(, 下载次数: 1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11)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5)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8)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11)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7)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蟛蜞在古代有一种雅称,叫做“礼云子”。是因为它的两只鳌很像人们在拱手行礼,
天生就有一股文人气,诠释它的时候也就不需要外加什么啦。
作者:
wj6666
时间:
2016-4-29 15:25
漂亮,一帆兄厉害。
作者:
afaf
时间:
2016-4-29 20:31
漂亮,精妙
作者:
柳絮飞
时间:
2016-4-29 20:36
漂亮,形神兼备啊!小时候经常去抓这种蟛蜞的
作者:
大爱和田
时间:
2016-4-29 21:40
真牛逼啊,化腐朽为神奇
作者:
fishli
时间:
2016-5-1 17:37
真像,不过这只看着已经熟拉.
作者:
bigseagate
时间:
2016-5-2 20:43
还是个母的
作者:
金名水闰
时间:
2016-5-16 10:12
真的是变废为宝了
作者:
小玉友
时间:
2016-5-16 10:54
要说脏话了
作者:
133
时间:
2016-5-25 20:12
化腐朽为神奇
作者:
ccyccy99
时间:
2016-5-29 14:41
请一凡老师短个工价
作者:
一帆
时间:
2016-5-31 16:36
fishli 发表于 2016-5-1 17:37
真像,不过这只看着已经熟拉.
活着就是这个颜色的
作者:
宾果
时间:
2016-6-16 21:43
一凡的构思真让人叹服,希望有机会合作
作者:
胖墩儿
时间:
2016-8-17 20:59
起死回生,高手就是高手
作者:
小玉手
时间:
2016-8-30 20:45
漂亮,学习了
作者:
治玉人
时间:
2016-11-19 09:45
漂亮
作者:
千里马
时间:
2017-3-24 00:14
赞赞赞赞
欢迎光临 新疆的猫、和田玉、论坛 (http://www.xjdm.net/)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