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花斑熊 于 2017-2-28 13:44 编辑
玉雕是一门传统艺术门类,在创新上,传统的套路往往给创作者带上了无形的枷锁,使玉雕艺术缺乏艺术个性。现代玉雕除了继承精良的传统工艺之外,更须强调“设计元素”,即着力于艺术的创造,追求创意的巧妙、风格的独特。
客观地看,今天我们很多人都面临着如何建立自己的艺术风格问题。对此,有三个必须解决的前提。
其一,在研究建立艺术风格之前,首先要具备艺术思维的范式,即建立起对个人对玉料、题材、造型等的独特理解和感悟。只一味地摹仿、重复前人或别人的优秀之处,缺乏研究与思索,至多造就出一个一流的工匠,而不可能成就一个大师。风格来自对玉文化的深入理解;对人文传统的全面通晓;对社会人生的充分领悟;对自然的美好追求,这些是赋予艺术生命及内涵的基本要素。
其二,风格取决于与众不同的艺术表现,对此,创新与突破是关键。创新与突破之“理”在于抛弃固有的僵化的成规,注入新的艺术思维方法,借助新的艺术概念、新的表现形式,展现新的发展空间。
其三,风格的表现要反映出玉文化的本质内涵,要有创作者赋予的艺术灵魂。这样的作品才能够称之为“神品”。若以改良而论创新,只要有一定才气,都可做到,然而如此自家风貌,严格地讲,都还算不上是最高成就的创新,细加品味终离不开工匠所为之痕迹。
一个玉雕艺术家若想建立自己的作品风格、艺术风格和创新风格,必须要闯过三道文化底蕴关,即:博学,否定,建树。
所谓博学,就是在学习古今技法的同时,必须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一个出色的玉雕师应该读一点哲学、读一点文学、读一点历史,只有站到一种文化的境界,才能置身高处洞察时代的特性与艺术发展的真谛。
所谓否定,就是敢于毫不吝惜地放弃旧我,不断审视自己,不为既有的成绩而自鸣得意。在人有所成绩的时候,做到放弃是件很痛苦的事情,然而没有这种痛苦的经历,人不可能沉下来,正视自我与世界,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进步。
所谓建树,即在放弃旧的观念中求得新的发展,建立有理论基础的艺术见解,形成自身鲜明的艺术特质。人只有在心无杂念之时,才会有智慧之光显现,此时必有建树随心而生。又何愁创新无望?
风格的独特性在于“不可无一,不可有二”,风格的追求是至高的境界。“扬州八怪”用一种不合乎世俗审美标准的艺术风格,表达自己的人格理想、高尚情操,是对自由的追求,也是对于权贵的蔑视和抗争。“板桥体”看似“非隶非楷,非古非今”同样是挣脱束缚,思想和心灵获得自由的象征,这正是郑板桥作品的韵味所在。
如果只是简单模仿,必然有其形而失其神。然而,许多人并不信奉这个原则。今天,当玉雕被财富炒热,许多玉雕作品按一个模子批量生产了。虽得利于一时,不久却被遗忘在角落。诚如马克思说过:“所有的价值最终都只剩下时间。时间会滤去所有跟风的作品。”
微信ID:yifanzhiy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