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网上,见一玉友发出此料子,1.2kg,特转至这里,请大家辨识探讨,看看,此料子的皮色真伪,以利提高大家的鉴赏水平!
建议:说真、说假,都请给出自己的理由,这样,我们猫网的玉友们,才能有更多的提高!
愤青、无聊者,请绕行!
上皮的朋友把许多问题都用皮盖住了,风险很大
这种颜色的真皮,我没见过,初步判断为二上皮色,也就是加强色
原来是有皮色的,二上就是为了遮盖缺点
此种料少碰为妙
呵呵,偌大个猫网,就没人看真?!这个料子,有那么开门的二上特征吗?
各位玉兄,可否谈谈看假的道理呢?
透光照,来了!呵呵
这这这...............这居然是真皮啊..........看来真是无奇不有啊!!
谢谢chly63大哥,图片我收藏了:)
[em246]
光看图还是不够啊!很红的地方确实很像染料聚集过多的状态...[em58]
皮看真,肉说不好了,有浆,背面看还是很不错的。结构会大些估计。这样的料切开乐观的不多,不过就是这样,价格也不是一般人玩的。
呵呵,我看真皮。从背面的石皮看,是真皮。这个应该不用多说了。酸蚀会在石僵部分留下痕迹,染色会造成颜色虚浮,土沁似乎还没有在籽料里看到过明显特征。
主要是正面,玉肉部分的皮色是不是真的?说实话,只看正面的照片确实很难分辨。我一般会上手看,先找明显真皮的部分。接着对比可能是假皮的部分,看两者之间是不是衔接自然,有没有明显的分界,两块颜色是不是同样的色系……因为皮色在不同肉质石僵表面,沁染的效果不一样,但是过渡变化必然是很自然很流畅的。
通过第二楼的第一图,侧面的衔接照片,我觉得是真皮色。当然,最终判断还是要上手呢。
谢谢各位玉兄的评点!
也谈谈我自己的一点看法:
1. 此料,皮色我看真。理由呢,一是此料,正面是玉,背面僵石,全料被枣红皮包裹,僵石层,颜色沉淀较厚,颜色浓;玉肉层,因玉质的原因,颜色沉积较薄;僵石层,颜色附着均匀,石性的原因;玉肉层,颜色主要沉积在表面凹坑处;再看侧面的过度,如猫兄所说,过度随着僵石到玉肉的变化而自然变化,非常舒服;再看僵石层,有2道明显的裂纹和几道暗色的老裂,大家知道,如果染色,颜料最容易沉积的,自然是裂纹处,而此料,裂纹处浅表,几乎无颜色沉积!另,看那几道老裂,颜色已经几近黑色,所谓长合的老裂;再看带有反光面的PP,自然柔和,微微泛白,与那种染色料子的闷暗的光泽,截然不同!
诸多特征看来,真皮无疑。
2.类似的料子,我见过几个,并亲自上手,真是盘摸即出油,颜色浓郁自然,能泛出极其润泽的光,都是重量级的东东。
3.这类料子,目前识货的人,并不多,原因可能是,这类属于高端的料子,能有机会看到并亲自上手的同学,不多;再加上现在染皮料子横行,很多同学见艳皮就觉得假,也是很自然的事。其实,和田玉,真皮子的东东,真有啊,这也是我想藉此讨论,来丰富大家的见识的初衷!正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呵呵!
透露一下,问过藏家了,此料的底价,基本是小6至中6的。
最后,关于肉质,谈点自己的看法,藏家自己说,此料,皮色下,羊脂白;肉质细腻。对于前者,我赞同,这样的皮色下,一般是难看到颜色的,但通过局部无皮处反馈出来的颜色看,羊脂白(目前国家的标准),应该是可以达到的,而且,我也见过类似料子的切面,没颜色,的确可以达到羊脂白。其次,肉质,透过皮质看细度的角度看,肉质应该不会细。但,这应该,只是一般规则,对于老河道的老坑料子,这种规则未必适用,不知大家有印象没有,猫网发过几枚水返沙的戈壁料,有些外表看着粗,但其实里面的肉质细腻,这,大概跟料子,在河道中被过度冲刷、反复旱、水往复有关!
目前就能拿出这么点砖,还希望能引出更多的玉友的玉来啊,呵呵!
这是一个很好的籽料
可以说是大开门的料子,红皮白肉 相当难得
露出的白肉部分玉质老熟、观感莹润
好皮一般无好肉,可是这块料肉质相当不错
切的话里面应该比较乐观
谢63兄上图,很久没饱眼福了!
同意兄的意见。
补充一点:一图、二图反映的是该料有很厚的石皮。定论:好料
呵呵 63兄谦虚了吧
谢谢各位玉兄的评点!
也谈谈我自己的一点看法:
1. 此料,皮色我看真。理由呢,一是此料,正面是玉,背面僵石,全料被枣红皮包裹,僵石层,颜色沉淀较厚,颜色浓;玉肉层,因玉质的原因,颜色沉积较薄;僵石层,颜色附着均匀,石性的原因;玉肉层,颜色主要沉积在表面凹坑处;再看侧面的过度,如猫兄所说,过度随着僵石到玉肉的变化而自然变化,非常舒服;再看僵石层,有2道明显的裂纹和几道暗色的老裂,大家知道,如果染色,颜料最容易沉积的,自然是裂纹处,而此料,裂纹处浅表,几乎无颜色沉积!另,看那几道老裂,颜色已经几近黑色,所谓长合的老裂;再看带有反光面的PP,自然柔和,微微泛白,与那种染色料子的闷暗的光泽,截然不同!
诸多特征看来,真皮无疑。
2.类似的料子,我见过几个,并亲自上手,真是盘摸即出油,颜色浓郁自然,能泛出极其润泽的光,都是重量级的东东。
3.这类料子,目前识货的人,并不多,原因可能是,这类属于高端的料子,能有机会看到并亲自上手的同学,不多;再加上现在染皮料子横行,很多同学见艳皮就觉得假,也是很自然的事。其实,和田玉,真皮子的东东,真有啊,这也是我想藉此讨论,来丰富大家的见识的初衷!正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呵呵!
透露一下,问过藏家了,此料的底价,基本是小6至中6的。
最后,关于肉质,谈点自己的看法,藏家自己说,此料,皮色下,羊脂白;肉质细腻。对于前者,我赞同,这样的皮色下,一般是难看到颜色的,但通过局部无皮处反馈出来的颜色看,羊脂白(目前国家的标准),应该是可以达到的,而且,我也见过类似料子的切面,没颜色,的确可以达到羊脂白。其次,肉质,透过皮质看细度的角度看,肉质应该不会细。但,这应该,只是一般规则,对于老河道的老坑料子,这种规则未必适用,不知大家有印象没有,猫网发过几枚水返沙的戈壁料,有些外表看着粗,但其实里面的肉质细腻,这,大概跟料子,在河道中被过度冲刷、反复旱、水往复有关!
目前就能拿出这么点砖,还希望能引出更多的玉友的玉来啊,呵呵!
这样的学习贴一定要顶!超喜欢看这样的学习贴:)
我不认可兄把这料子看高端的料子,首先这种本身就是属于赌料,幻想用手电就
看清里面肉的想法我是很不赞同,其实这种料子就怕串糖,在没有切之前什么都
有可能,和田玉表里如一和表里不一的情况多的是,至于这块料子切后有多少好
肉,不好说,首先看正面,表面的大裂风险非常大,串糖的可能非常高,有可能串的很深,其次,从背面的看,也说明这料子的密度有问题,这是常识,大家都应该明白,好玉皮是上不去的,这就像古玉的沁一样,受沁的一般都是密度不行的部分。虽然我没有看过雅园赌料,据说雅园曾今一年赌料输了500万,我想估计在这种料子上也应该亏过,毕竟这种料子可赌,如果赌赢的话,利润会很大,而且这种料子一旦赌赢,必然会做好工。
我不认可兄把这料子看高端的料子,首先这种本身就是属于赌料,幻想用手电就
看清里面肉的想法我是很不赞同,其实这种料子就怕串糖,在没有切之前什么都
有可能,和田玉表里如一和表里不一的情况多的是,至于这块料子切后有多少好
肉,不好说,首先看正面,表面的大裂风险非常大,串糖的可能非常高,有可能串的很深,其次,从背面的看,也说明这料子的密度有问题,这是常识,大家都应该明白,好玉皮是上不去的,这就像古玉的沁一样,受沁的一般都是密度不行的部分。虽然我没有看过雅园赌料,据说雅园曾今一年赌料输了500万,我想估计在这种料子上也应该亏过,毕竟这种料子可赌,如果赌赢的话,利润会很大,而且这种料子一旦赌赢,必然会做好工。
谢戈壁兄的分析和判断!
这料子,裂,有风险,背面的僵石,也是有风险的!如果一定要切干净了,来做什么的话,确实有风险!但这料子,我看很不太适合切净,最可人之处,在于其老熟的料性和艳丽自然的皮色,适当构思,适合巧做摆件,出来,就是一件巧夺天工的精品!呵呵
呵呵,这类料子,切了,就废了,呵呵!程兄,你知道的,哈哈
谢方言的观点!据我看,这料子,还真不太适合做玩料,料子较大了!
帖子不错
刚看透光照之前的几张照 感觉有些2次上色 但是 透光照 上来 2张图 皮子咬进肉里的感觉还是很真实的 初步判断正面有大面积真皮色 而且洒得漂亮 回头过来仔细再看第一张到第十张图 由于维族人经常把染过的料子 和 真皮子的料子堆在一起 有的时候真皮的料子 也会染上一些色 这个料子背面红色浓重并且恰恰好把几乎所有的缺点全部盖住 未必一点问题没有 如果玩家有耐心 每天大力盘玩这个料子 特别是在僵和肉结合的地方 如果是染色的话 一段时间 比如 3个月 6个月 颜色是会变淡的 料子干放 永远不使劲盘玩 染上去的浮色也掉不了
另外这个料子风险是很大的 串糖也罢 串黑色也罢 都是极有可能的 只不过是串多少而已 还是整体盘玩比较好 对于是不是羊脂 因为玩家对羊脂的自我要求不一样 我个人认为这个料子最起码白度上达不到 细腻度 油性 结构上可以到脂级 因为边上有层僵的料子 在离僵最远的肉上 总是发育得特别漂亮
总而言之 别切 使劲盘 看看变化
谢凤凰兄精辟到位的分析!很有道理啊!看来,兄一定是籽料高手!
不管怎么说,照片看玉,和实物,多少还是有差距的,但大家能就此发表平心静气的学术探讨,却是最难能可贵的!,这,也许就是猫网的魅力,所在吧!
欢迎同学们继续强势围观、评析!
我对玉不是很在行,但我是地质出身,对石头还是不外行的。一眼看,这东西很难断定色是不是真色。因为石头沉积以后和环境之间发生一系列的反应。这反应导致皮色。皮(或者说汗毛孔)是它的经历造成的,哪个身经百战的将军身上没有几块伤疤?汗毛孔就是石头的伤疤。色皮也是环境的一种指标,不同颜色的皮是环境因素的指示,也与这块石头本身矿物成分,化学成分有关。例如青玉含铁量比白玉要高一些,那么它暴露空气中就可能形成红皮的可能性大一些,这是铁离子氧化所致。还有石头沉积以后的侵染是一个很缓慢的过程,因此,它和染色是不一样的。染色是速成,和侵染比,因为染色和沁染还是有差异的,这个差异在侵染层的厚度上还是有区别的。其实从道理上来说,染色和天然的侵染原理完全一致。真要是染的时间和天然侵染时间一样,根本就无法区分2者。但作伪者也懂得经济学,染的成本100元,而只能卖80元的事儿,他会做吗?所以染色和天然色还是可以区分的,只是我们的描述术语很单调,不自然,但这种话对外行来说,很抽象。染色的染色剂我觉得都是有机染料,而天然皮子呢?大部分是无机的矿物质。好像多是铁的氧化物,从矿物相上来说是褐铁矿,针铁矿,水针铁矿等。
另外,在这块石头的背面颜色很深的带状分布。这表明这个位置的石头的结构很粗大,很显然结构很松散,这说明玉质很差。从这块石头的形状没有明显变化,边缘部位的颜色没有加深来看,这块石头没有修磨过,也没有染过。染色在这个部位肯定色会加深。
图示:200420~200431显示有很严重的石皮
从200441、200457、200507看,我认为是真皮,但肉较松,易上色,所以有些玉友判断二上
欢迎光临 新疆的猫、和田玉、论坛 (http://www.xjdm.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3 |